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暗泉[ àn quán ]
隐伏的泉水。
暗弱[ àn ruò ]
1.光线微弱,不明亮:灯光~。星光渐渐~了。2.愚昧软弱:为人~。昏庸~。
暗涩[ àn sè ]
暗淡而无光彩;暗淡而板滞。
暗沙[ àn shā ]
海中由沙和珊瑚碎屑堆成的岛屿,略高于高潮线,或与高潮线相平:曾母~(我国南沙群岛中的暗沙之一)。
暗伤[ àn shāng ]
1.内伤2.物体上的不显露的损伤。
暗哨[ àn shào ]
隐蔽的岗哨。
暗射地图[ àn shè dì tú ]
有符号标记、不注文字的地图。绘制专题地图时用来作底图;教学上用来叫学生辨认或填充。
暗麝[ àn shè ]
犹暗香。宋 陈善《扪虱新话·花木》:“闽 广 市中妇女喜簪茉莉,东坡 所谓暗麝著人者也。”《广群芳谱·花谱二二·茉莉》:“东坡 謫 儋耳,见 黎 女竞簪茉莉,戏书几间云:‘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檳榔。’”
封泥[ fēng ní ]
也叫泥封。中 国古时公私书札多写在竹简、木札上,发出时用绳捆缚,封以黏土,上面加盖印章,以防私拆。
封牛[ fēng niú ]
一种颈上有肉隆起的牛。也叫“峰牛”、“犎牛”。
封皮[ fēng pí ]
1.封面2.信封。3.包裹在物品外面的纸等。4.封条。
封皮条[ fēng pí tiáo ]
封条。
封妻荫子[ fēng qī yìn zǐ ]
君主时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
封圻[ fēng qí ]
1.封畿。《汉书·文帝纪》:“封圻之内,勤劳不处。”颜师古 注:“圻亦畿字。王畿千里。”2.疆土。宋 梅尧臣《送何都官通判虔州》诗:“楚 越 封圻接,帆檣上下频。”郑观应《盛世危言·建都》:“惟当内修政事,外固封圻。”3.指封疆大吏。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裕靖节公殉难》:“道光 年间,靖节公(裕谦)由知府荐擢封圻。”
封签[ fēng qiān ]
粘贴在器物上表示封闭或封存的字条。
封桥[ fēng qiáo ]
即 枫桥。地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阊门 外 寒山寺 附近。因 唐 张继《枫桥夜泊》诗而著名。清 叶廷琯《吹网录·闵荣墓志》:“据 乾隆《府志》引 周遵道《豹隐纪谈》云:枫桥 旧作 封桥。因 张继 诗相承作‘枫’……大约 枫桥 称在最先…… 封桥 则乡里相沿传写……逮 宋 中叶以后,乃雅俗皆书‘枫’字,不復知有 封桥 之名矣。”
封人[ fēng rén ]
1.古官名。《周礼》地官司徒的属官,掌守帝王社坛及京畿的疆界。《周礼·地官·封人》:“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春秋 时为典守封疆之官。《左传·隐公元年》:“潁考叔 为 潁谷 封人。”杜预 注:“封人,典封疆者。”2.复姓。汉 有 封人婴。
封人愿[ fēng rén yuàn ]
尧 观于 华,华 封人祝 尧 寿、富、多男子。见《庄子·天地》。后因以“封人愿”为祝愿君王的典实。
封刃[ fēng rèn ]
犹封刀。
封三[ fēng sān ]
书刊中指封四的前一面,就是封底之内的那一面。
封杀[ fēng shā ]
用封禁或封锁的办法,使人或事物在某一领域不能存在:一部优秀作品竟被~。
封山育林[ fēng shān yù lín ]
对有条件 自然成林的山区,有计划地封闭起来,禁止采伐、放牧,使自然成长或人工辅助育成新 林。
封赏[ fēng shǎng ]
1.古代帝王把土地、爵位、称号或财物赏赐臣子:~群臣。2.指封赏的东西:领~。
封神演义[ fēng shén yǎn yì ]
也叫《封 神榜》。长篇小说。许仲琳作,一说陆西星作。作者以《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又参考了古籍和民间 流传的故事编写而成。共一百回。讲述商末社会纷乱至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故事,有许多叙述战争的情节,着力描写了神、妖使用法宝斗法。
封石[ fēng shí ]
刻石立铭。
封识[ fēng shí ]
封缄并加标记。
封豕长蛇[ fēng shǐ cháng shé ]
大猪与长 蛇。比喻贪婪凶暴的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 封:大。
封使君[ fēng shǐ jūn ]
《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汉 宣城 郡守 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 封使君,因去,不復来。故时人语曰:‘无作 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太守。后诗文中以“封使君”为虎的代称。
封事[ fēng shì ]
1.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2.封禅。
封授[ fēng shòu ]
封建帝王赐予臣民以名位或土地财物等。
封疏[ fēng shū ]
封章。
封署[ fēng shǔ ]
1.封条印记。2.谓封缄后复加印记。
封树[ fēng shù ]
1.堆土植树以固疆界。2.堆土为坟,植树为饰。古代士以上的葬礼。
封四[ fēng sì ]
封底。
封祀[ fēng sì ]
封禅。
封岁[ fēng suì ]
犹辞岁。
封隧[ fēng suì ]
坟墓的别称。隧,墓道。
封锁[ fēng suǒ ]
1.(用强制力量)使跟外界联系断绝:经济~。~消息。2.(采取军事等措施)使不能通行:~线。~边境。
封锁沟[ fēng suǒ gōu ]
我国抗日战争(1937-1945)期间,日本 侵略军在 华北 等地为维护其交通和分割、封锁解放区,在解放区与敌占区之间和铁路、公路两侧所挖掘的宽而深的壕沟,叫“封锁沟”;挖出来的泥土就用来修成墙,叫“封锁墻”。
封锁墙[ fēng suǒ qiáng ]
见“封锁沟”。
封锁线[ fēng suǒ xiàn ]
以武装部队、警察或人为的设施对某一区域实行封锁隔离的警戒线,亦指以炮火封锁的地带。陈毅《十年》诗:“在 日 寇封锁线上穿插,在 日 寇坚城下纠缠,我们惯长于夜间作战。”李大我《同心结》:“于是我们分散着离开前沿坑道,穿过几道敌人的炮火封锁线,来到了 寺峒。”
封鏁[ fēng suǒ ]
见“封锁”。
封坛[ fēng tán ]
聚土为圆坛以祭天。
封套[ fēng tào ]
装文件、书刊等用的套子,多用比较厚的纸制成。
封题[ fēng tí ]
1.物品封装妥善后,在封口处题签。2.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3.引申为书札的代称。4.犹封奏。
封条[ fēng tiáo ]
封闭门户或器物时粘贴的纸条,上面注明封闭日期并盖有印章。
封筒[ fēng tǒng ]
1.犹束装。2.封套。
封涂[ fēng tú ]
用泥土堵塞孔穴。
封土[ fēng tǔ ]
1.封闭坟墓,堆土成包。2.受分封的土地。
封望[ fēng wàng ]
谓以封地为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