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烽炉子[ fēng lú zi ]
指状如烽火的炉子。
烽橹[ fēng lǔ ]
举烽火的望楼。
烽逻[ fēng luó ]
烽火与巡逻。指边防警戒。
烽斾[ fēng pèi ]
烽火和战旗。借指兵事。
烽区[ fēng qū ]
设置烽堠警戒的地带。
烽师[ fēng shī ]
掌管烽火的官员。
烽戍[ fēng shù ]
设置烽燧,驻兵防守之处。
烽燧[ fēng suì ]
古时遇敌人来犯,边防人员点烟火(yānhuǒ)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烟叫燧。
烽台[ fēng tái ]
即烽火台。
烽柝[ fēng tuò ]
烽火和打更梆子。谓发生战争。
烽燹[ fēng xiǎn ]
战火。
烽烟[ fēng yān ]
烽火:~四起。
烽驿[ fēng yì ]
1.报边警的驿站。2.借指战乱。
烽砦[ fēng zhài ]
烽堠和营垒。
吖吖[ ā ā ]
叫喊声。
阿[āē]
[ ā ]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大。~宝。~唐。2.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婆。~爹。~哥。[ ē ]1.迎合;偏袒:~附。~谀。刚直不~。~其所好。2.大的丘陵:崇~。3.弯曲的地方:山~。4.指山东东阿:~胶。5.姓。
阿阿[ ā ā ]
垂长柔美貌。阿,通“婀”。
阿八[ ā bā ]
母亲。唐 韩愈《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八,使汝嬭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 挐子 之灵。”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韩退之《祭女挐文》自称曰‘阿爹、阿八’,岂 唐 人又称母为阿八?今人则曰妈。”
阿巴拉契亚山脉[ ā bā lā qì yà shān mài ]
1.千米。北窄南宽。海拔一般。2.米,最高峰密契尔峰海拔。3.米。著名的煤产区。南段各河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
阿爸[ ā bà ]
爸爸。
阿傍[ ā bàng ]
见“阿旁”。
阿谤[ ā bàng ]
大声喝叱和毁谤。阿,通“訶”。
阿保[ ā bǎo ]
1.保护养育。《汉书·宣帝纪》:“故人下至郡邸狱復作尝有阿保之功,皆受官禄田宅财物,各以恩深浅报之。”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阿,倚;保,养也。”《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十一年》:“以阿保功,授 莽賚 大司徒,封其妻为 顺国夫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生色》:“金 忽病,自分必死。谓妻曰:‘我死,子必嫁,勿守也!’妻闻之,甘词厚誓,期以必死。金 摇手呼母曰:‘我死,劳看阿保,勿令守也。’母哭应之。”2.古代教育抚养贵族子女的妇女。《后汉书·崔寔传》:“其富者则先入钱,贫者到官而后倍输,或因常侍、阿保别自通达。”李贤 注:“阿保谓傅母也。”晋 潘岳《寡妇赋》:“命阿保而就列兮,览巾箑以舒悲。”严复《<法意>按语选》五:“中国 之所恃天子耳!生於帷墙,长於阿保,其教育之法至不善。”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霍筠》:“此郎君,即太医也,汝阿保遇之途中者。可否令视汝疾?”3.指左右近倖之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於姦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终身迷惑,无与昭姦。”
阿本郎[ ā běn láng ]
主人。
阿鼻[ ā bí ]
音译名。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为佛教八大地狱中最下、最苦之处。
阿鼻地狱[ ā bí dì yù ]
佛教指最深层的地狱,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永远受苦的地方。[阿鼻,梵avīci]
阿鼻鬼[ ā bí guǐ ]
指阿鼻地狱里的鬼卒。
阿鼻狱[ ā bí yù ]
见“阿鼻地狱”。
阿比[ ē bǐ ]
偏袒勾结。《晋书·嵇绍传》:“侍中 贾謐 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及 謐 诛,绍 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 弋阳子。”唐 张九龄《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赏罚不正,枉直失措,陷於阿比,隳我纲目。”清 冯桂芬《陈君若木家传》:“江 南官吏尤骄贵,视如门下食客,官不知重幕,幕亦不知自重,习为阿比奸私,而吏治受其弊久矣。”
阿比让[ ā bǐ ràng ]
科特迪瓦最大城市和港口。人口180万(1985年)。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西非金融、贸易中心。全国工业大部集中于此,有石油提炼、纺织、可可与咖啡加工等。有国际航空站。风景优美,是非洲著名游览城市。
阿辟[ ā pì ]
邪僻不正。
阿避[ ā bì ]
曲从回避。《史记·循吏列传》:“石奢 者,楚昭王 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宋 曾巩《读<贾谊传>》:“贾生 少年多才,见 文帝 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宋 晁补之《上苏公书》:“出辞吐气,无所阿避。”
阿柄[ ā bǐng ]
喻权柄。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八》:“有逐小人之权,而反为小人倒持阿柄,使善治败于垂成,奇勛反为祸首。”《花月痕》第四二回:“气燄生於积威,权势倾於偏重,以此阿柄持自两人,员 逆转成疣赘。”梁启超《萃报叙》:“启超 又痛 中国 互市数十载,交涉之策,一误再误,授人阿柄,自陷棘淖。”参见“太阿倒持”。
阿波罗[ ā bō luó ]
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
阿波罗计划[ ā bō luó jì huà ]
美国的一项科学技术计划,包括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
阿伯[ ā bó ]
1.丈夫的哥哥。2.伯父。3.方言。父亲。
阿步干[ ā bù gàn ]
古鲜卑语。哥哥。
阿茶[ ā chá ]
古代公主、郡主、县主的称呼。
阿谄[ ā chǎn ]
阿谀奉承。
阿昌族[ ā chāng zú ]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2.8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盈江、梁河两县。有本民族语言,兼通傣语。多信奉小乘佛教。
阿叱[ ā chì ]
象声词。喷嚏声。
阿閦[ ā chù ]
阿閦婆 的省称。义译为无动、不动、无瞋恚。东方佛名。
阿从[ ā cóng ]
阿附曲从。《汉书·循吏传·黄霸》:“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 长信 少府 夏侯胜 非议詔书大不敬,霸 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繫狱当死。”《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事不当时固争,防祸於未然,各随指阿从,以求容媚。”《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上﹞因敕百司:‘自今詔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阿措[ ā cuò ]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是日东风振地,自 洛南 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玄微 乃悟诸女曰姓 杨、姓 李,及颜色衣服之异,皆众花之精也。緋衣名 阿措,即安石榴也。”后用以为石榴的代称。宋 洪适《许倩报白榴已得玉茗未谐以诗趣之》:“万里移根 安石国,何年傅粉未知名……东家阿措休相妬,不学穠粧照眼明。”
阿大[ ā dà ]
1.对晋王忱的昵称。2.方言。掌柜;经理。3.方言。称子女中排行最大的。
阿呆[ ā dāi ]
傻子。
阿党[ ē dǎng ]
逢迎上意,徇私枉法;比附于下,结党营私。《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察阿党,则罪无有掩蔽。”郑玄 注:“阿党,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橈相为也。”孙希旦 集解:“阿,谓有所曲徇於上。党,谓有所私附於下。”《汉书·高五王传赞》:“自 吴 楚 诛后,稍夺诸侯权,左官附益阿党之法设。”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唐 苏拯《世迷》诗:“天道无阿党,人心自覆倾。”《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六年》:“以今况古,陛下自不督必行之罚以絶阿党之原耳。”
阿党比周[ ē dǎng bǐ zhōu ]
指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阿的[ ā dì ]
犹兀的。这,这个。
阿的平[ ā dì píng ]
[药] 黄色苦味粉末,2-甲氧-6-氯-9-(α-甲基-δ-二乙基胺-丁基)-氨吖啶的二盐酸盐。曾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疟疾,现已被氯喹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