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阿拉伯胶[ ā lā bó jiāo ]
一种水溶性的胶,从几种金合欢属植物(尤指Acacia senegal阿拉伯胶树和A.arabica阿拉伯金合欢)中得到,特别用于制造粘合剂、墨水和糖果,用于纺织品的精加工和制药。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ā lā bó lián hé qiú zhǎng guó ]
西亚国家。北临波斯湾。由阿布扎比等七个酋长国组成。面积855万平方千米。人口223万(1994年)。首都阿布扎比。气候干热。大部分为沙漠。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世界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鼓风[ gǔ fēng ]
加压力通风。
鼓风机[ gǔ fēng jī ]
产生气流的机械,常见的是在蜗牛状的外壳里装着叶轮,用于各种炉灶的送风,建筑物和矿井的通风、排气等。
鼓风炉[ gǔ fēng lú ]
具有鼓风装置的冶炼炉。多用来炼铜、锡、镍等有色金属,也可以用来炼铁。冶炼炉的鼓风装置也叫鼓风炉。
鼓缶[ gǔ fǒu ]
1.敲奏一种瓦质乐器。2.《艺文类聚》卷三六引晋孙楚《庄周赞》:“庄周旷荡,高才英雋,本道根贞,归於大顺。妻之不哭,亦何所懽,慢弔鼓缶,放此诞言,殆矫其情,近失自然。”后即借“鼓缶”以指丧妻。
鼓趺[ gǔ fū ]
曲着腿,翘起脚。
鼓跗[ gǔ fū ]
鼓架的四足。借指鼓架。《左传·宣公四年》:“伯棼 射王,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寧。”刘文淇 疏证:“疏云:‘车上不得置簨簴以悬鼓,故为作跗,若 殷 之楹鼓也。’如疏説,则跗谓鼓足。”杨伯峻 注:“鼓跗犹今之鼓架。”
鼓桴[ gǔ fú ]
鼓槌。
鼓腹[ gǔ fù ]
1.鼓起肚子。谓饱食。2.拍击腹部,以应歌节。3.捧腹大笑。
鼓腹含哺[ gǔ fù hán bǔ ]
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鼓腹含和[ gǔ fù hán hé ]
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
鼓腹击壤[ gǔ fù jī rǎng ]
原指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同“击壤鼓腹”。
鼓盖[ gǔ gài ]
鼓吹和伞盖。旧时高官的仪仗。
鼓歌[ gǔ gē ]
击鼓而歌。《庄子·在宥》:“乃斋戒以言之,跪坐以进之,鼓歌以儛之,吾若是何哉?”《淮南子·天文训》:“ 女夷 鼓歌,以司天和。”
鼓鼓囊囊[ gǔ gu nāng nāng ]
状态词。形容口袋、包裹等填塞得凸起的样子:背包装得~的。
鼓骇[ gǔ hài ]
鼓声震响。
鼓颔[ gǔ hàn ]
下巴颏打颤。
鼓翰[ gǔ hàn ]
振翅。
鼓合[ gǔ hé ]
扇动纠合。
鼓簧[ gǔ huáng ]
1.吹笙。簧,笙管中的铜叶,借指笙。2.称颂。3.比喻巧言善辩。
鼓惑[ gǔ huò ]
同“蛊惑”。
鼓姬[ gǔ jī ]
旧称演唱大鼓书的女艺人。
鼓楫[ gǔ jí ]
划桨;划船。
鼓檝[ gǔ jí ]
见“鼓楫”。
鼓笳[ gǔ jiā ]
鼓和笳。两种乐器,为出行时的仪仗。
鼓颊[ gǔ jiá ]
鼓起腮帮子。指说话。
鼓甲[ gǔ jiǎ ]
1.鼓动鳞甲。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獜》:“有兽虎爪,厥号曰獜。好自跳扑,鼓甲振奋。”2.裂开种皮。《初学记》卷十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万物皆鼓甲而出。故谓之鼓。”
鼓架[ gǔ jià ]
1.安放鼓的架子。2.画竹时所忌用画法之一。谓中间一竿直出,左右两竿交叉有如鼓架者。
鼓架部[ gǔ jià bù ]
唐 代乐部(乐队)之一。专管乐舞、百戏的演出。所用乐器有笛、拍板、答鼓、两杖鼓。演出《代面》、《苏中郎》、《钵头》、《踏摇娘》等戏和寻橦、跳丸、吐火等杂技。参阅 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
鼓剑[ gǔ jiàn ]
挥剑;击剑。
鼓谏[ gǔ jiàn ]
不一定正确的规谏。自谦之词。
鼓箭[ gǔ jiàn ]
单皮鼓的击鼓棒。细竹制成。两根为一副,长约二十厘米。一般专用于单皮鼓的演奏。有时也用以击打堂鼓,兼作鼓师指挥乐队的指挥棒使用。
鼓角[ gǔ jiǎo ]
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出号令的战鼓和号角:~齐鸣。
鼓叫[ gǔ jiào ]
擂鼓叫噪。《南齐书·垣崇祖传》:“令人持两炬火登山鼓叫。虏参骑谓其军备甚盛乃退。”《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慧景 从之,分遣千餘人,鱼贯缘山,自西巖夜下,鼓叫临城中。”胡三省 注:“鼓叫者,既击鼓又叫呼也。”
鼓节[ gǔ jié ]
1.古代行军时击鼓钲以为节,指示进退。《三国志·魏志·鲜卑传》:“故其勒御部众,拟则中国,出入弋猎,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宋史·乐志》:“鐲,鉦也。形如小钟,军行鸣之,以为鼓节。”2.仪仗之类,表示官阶。北周 庾信《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永熙 元年,补子都督,并加鼓节军仪,除 桑乾 太守,辅补都督。”《周书·李延孙传》:“孝昌 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 长寿 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
鼓戒[ gǔ jiè ]
击鼓警众。
鼓金[ gǔ jīn ]
指冶铁。
鼓劲[ gǔ jìn ]
鼓动情绪,使振作起来:互相~。
鼓进[ gǔ jìn ]
击鼓进军。
鼓睛暴眼[ gǔ jīng bào yǎn ]
指眼睛突出的样子。
鼓口[ gǔ kǒu ]
谓空口宣传。
鼓栏[ gǔ lán ]
上有围栏的鼓架。
鼓浪[ gǔ làng ]
鼓起波浪。
鼓老[ gǔ lǎo ]
对戏曲乐队中鼓师的尊称。
鼓佬[ gǔ lǎo ]
即鼓老。
鼓乐[ gǔ yuè ]
敲鼓声和奏乐声:~齐鸣。~喧天。
鼓乐齐鸣[ gǔ yuè qí míng ]
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鼓乐手[ gǔ yuè shǒu ]
即吹鼓手。吹打弹奏乐器的人。
鼓乐喧天[ gǔ yuè xuān tiān ]
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形容十分欢乐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