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鼓楞楞[ gǔ léng léng ]
凸起饱满的样子。
鼓厉[ gǔ lì ]
见“鼓励”。
鼓吏[ gǔ lì ]
掌鼓的官吏。
鼓励[ gǔ lì ]
激发;勉励:车间主任~大家努力完成增产指标。大家的赞扬给了他很大的~。
鼓隶[ gǔ lì ]
书体的一种。
鼓栗[ gǔ lì ]
亦作“鼓慄”。震惊战慄。
鼓令[ gǔ lìng ]
鼓弄支使。
鼓龙胡[ gǔ lóng hú ]
见“鼓咙胡”。
鼓咙胡[ gǔ lóng hú ]
亦作“鼓龙胡”。谓不敢公开言说,私下传语。
鼓楼[ gǔ lóu ]
旧时城市中设置大鼓的楼,楼内按时敲鼓报告时辰。
鼓漏[ gǔ lòu ]
鼓和漏,古代报时用器。
鼓炉[ gǔ lú ]
扇风点燃炉子。王闿运《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衡阳彭公年七十有五行状》:“方鼓鑪销琐环,未开。有小船视筏下船隙劣容舠,试挤而过。后者从之,竟度二船,遂讙呼曰:‘铁琐开矣!’”
鼓率[ gǔ lǜ ]
谓擂鼓率领。
鼓乱[ gǔ luàn ]
煽动祸乱。
鼓轮[ gǔ lún ]
1.转动圆轮。晋 傅玄《马先生传》:“欲作一轮,县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县石,飞击敌城。”2.指开动车船。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荩臣忧国》:“既而驰至江滨,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胡鄂公《辛亥革命北方实录》:“当火车抵站时,予尚在酣睡中,及开车为汽笛惊醒,则车已鼓轮离站矣。”胡蕴《抵嘉兴》诗:“鼓轮入市河,河身渐觉小。”
鼓门道[ gǔ mén dào ]
即鬼门道。
鼓膜[ gǔ mó ]
外耳和中耳之间的薄膜,由纤维组织构成,椭圆形,半透明。内表面与听小骨相连,外界的声波震动鼓膜,使听小骨发生振动。
鼓囊囊[ gǔ nāng nāng ]
同“鼓鼓囊囊”。刘心武《班主任》:“张老师 推车走出小公园时,恰巧遇上了提着鼓囊囊的塑料包,打从小公园门口走过的 尹老师。”
鼓脑争头[ gǔ nǎo zhēng tóu ]
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
鼓馁旗靡[ gǔ něi qí mí ]
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鼓弄[ gǔ nong ]
摆弄:这孩子就喜欢~积木。
鼓怒[ gǔ nù ]
1.形容事物鼓荡激动,气势很盛。2.鼓足怒气。
鼓拍[ gǔ pāi ]
鼓和拍板。泛指乐器。
鼓排[ gǔ pái ]
拉风箱。排,鼓风吹火的工具。
鼓盘[ gǔ pán ]
1.鼓与盘。2.弹盘以为节拍。
鼓鞄[ gǔ páo ]
鼓槌。
鼓旆[ gǔ pèi ]
击鼓和树旗。
鼓盆[ gǔ pén ]
敲瓦罐子。
鼓盆之戚[ gǔ pén zhī qī ]
旧指死了妻子。
鼓蓬蓬[ gǔ péng péng ]
形容凸起或胀大的样子。
鼓鼙[ gǔ pí ]
1.亦作“鼓鞞”。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2.借指征战。
鼓旗[ gǔ qí ]
鼓和旗。古代军中用以指挥战斗的工具。
鼓旗相当[ gǔ qí xiāng dāng ]
两军对敌;对抗。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同“旗鼓相当”。
鼓鳍[ gǔ qí ]
见“鼓鬐”。
鼓气[ gǔ qì ]
〈方〉因某事而感到很气愤。
鼓洽[ gǔ qià ]
谓普遍鼓动推行。《旧唐书·文宗纪上》:“朕方推表大信,置人心腹,庶使诸侯方岳,鼓洽道化,夷貊飞走,畅泳治功。”
鼓箧[ gǔ qiè ]
1.谓击鼓开箧,古时入学的一种仪式。2.借指负箧求学。3.借指经业、学术等。
鼓琴[ gǔ qín ]
弹琴。
鼓曲[ gǔ qǔ ]
1.鼓乐声。2.击奏鼓乐。
鼓劝[ gǔ quàn ]
鼓动劝说。
鼓髯[ gǔ rán ]
鼓动胡须。
鼓桡[ gǔ ráo ]
1.扰动。2.划桨。
鼓人[ gǔ rén ]
1.古乐官名。《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宋书·符瑞志上》:“使鼓人拊鞞鼓,击钟磬,凤皇鼓翼而舞。”2.古代 鼓国 的人。《左传·昭公十五年》:“鼓 人或请以城叛,穆子 弗许。”汉 刘向《说苑·贵德》:“中行穆子 围 鼓,鼓 人有以城反者,不许。”
鼓润[ gǔ rùn ]
荡涤,滋润。语本《易·繫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序》:“同乾坤之覆载,齐风雨之鼓润。”
鼓鳃[ gǔ sāi ]
1.鱼类鼓动两鳃。2.借指游鱼。
鼓颡[ gǔ sǎng ]
鼓框架。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卷三:“ 始兴郡 山阳县 有豫章木,本径可二丈,名为圣木。 秦 时伐此木为鼓顙。鼓顙成,忽自奔逸,北至 山阳 。”
鼓瑟[ gǔ sè ]
1.弹瑟。2.汉杨恽与其妻感情甚笃,于《报孙会宗书》中曰:“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后以“鼓瑟”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鼓箑[ gǔ shà ]
扇扇子。
鼓煽[ gǔ shān ]
1.扇风箱。2.见“鼓扇”。
鼓扇[ gǔ shàn ]
1.宣扬提倡。《南史·梁纪下论》:“大修文教,盛饰礼容,鼓扇玄风,阐扬儒业。”2.亦作“鼓煽”。煽动。唐 赵璘《因话录·角》:“不逞之徒,转相鼓扇扶树。”《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鎛 密言於上曰:‘边赐皆如旧制,而人情忽如此者,由 羣 鼓扇,将以卖直,归怨於上也。’”明 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而倾危躁进之士,游谈失志之徒,又从而鼓煽其间,相与怂恿攛嗾。”郭希仁《从戎纪略》:“见 渭南 变乱情形,遂与同恶 张秉祥 等,乘机鼓煽各刀匪,并代为部勒。”3.挥动扇子。明 袁祈年《保母吴氏病甚哀至时漫作数语以自悲》诗:“盛夏鼓扇葛幃中,自身多病亦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