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刺骨语[ cì gǔ yǔ ]
中肯、深刻之言。
刺规[ cì guī ]
指摘,规劝。
刺闺[ cì guī ]
古代夜有急报,投刺于宫门以告警。闺,宫中小门。
刺候[ cì hòu ]
刺探侦察。《汉书·陈咸传》:“时 槐里 令 朱云 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 素善 云,云 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云 从 咸 刺探伺候事之轻重,咸 因教令上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馆伴者谓 拯 曰:‘雄州 新开便门,乃欲诱纳北人以刺候疆事乎?’”
刺呼[ cì hū ]
名片上所写的姓名。
刺虎[ cì hǔ ]
1.杀虎。2.中草药名。3.昆剧传统剧目。
刺虎持鹬[ cì hǔ chí yù ]
比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刺唬疖[ cì hǔ jiē ]
一种毒疮。
刺槐[ cì huái ]
也叫洋槐。落叶乔木。小枝有托叶刺。初夏开白色花,有芳香。荚果扁带状,熟时深褐色。是行道树、观赏树及沙地造林树种,也是蜜源植物。
刺环[ cì huán ]
宋 代黥刑之一。在耳后刺环形。《宋史·刑法志三》:“凡犯盗,刺环於耳后:徒、流,方;杖,圆;三犯杖,移於面,径不过五分。”《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八年》:“因极言检覈、决狱、疏决、推勘、拘锁、刺环、奏裁、详覆、重勘、追证十弊,从之。”
刺讥[ cì jī ]
亦作“刺几”。犹言讥刺。
刺击[ cì jī ]
1.刺枪击剑。2.犹刺激。
刺笄[ cì jī ]
战国时 赵襄子 姊前为 代王 妻,襄子 欲并 代,约 代王 在 句注 之塞相会,暗令工人作长尾金斗,用以击人。宴饮中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杀 代王 及从官,遂兴兵平 代 地。
刺激[ cì jī ]
1.现实的物体和现象作用于感觉器官;声、光、热等引起生物体活动或变化。2.推动事物,使起积极的变化:~食欲。~生产力的发展。3.使人激动;使人精神上受到挫折或打击:多年的收藏毁于一旦,对他~很大。
刺激素[ cì jī sù ]
能刺激植物生长发育的药品,如赤霉素等。也叫生长素。
刺几[ cì jǐ ]
见“刺讥”。
刺戟[ cì jǐ ]
刺激。戟(jǐ)。
刺蓟[ cì jì ]
泛称大蓟、小蓟。因叶皆有刺,故称。
刺奸[ cì jiān ]
督察奸吏。后为行使此种职责的官名。汉 王莽 始设,东汉、魏、晋 因之。其权限有别。《汉书·王莽传下》:“莽 大怒,免 常 官。置执法左右刺姦。选用能吏 侯霸 等分督六尉、六队,如 汉 刺史。”《后汉书·祭遵传》:“光武 乃貰之,以为刺姦将军。”《南史·宋南郡王义宣传》:“将士逃尽,唯餘 慆 及五妾两黄门而已…… 超人 遣故车一乘,载送刺姦。”《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元年》:“王贬 植(曹植)为 安乡侯,诛右刺姦掾 沛国 丁仪 及弟黄门侍郎 廙 并其男口,皆 植 之党也。”
刺剑[ cì jiàn ]
击剑。
刺戒[ cì jiè ]
讥刺告戒。
刺径[ cì jìng ]
直径。
刺灸[ cì jiǔ ]
即针灸。
刺举[ cì jǔ ]
1.检举。《史记·田叔列传》:“天下郡太守多为姦利,三河 尤基,臣请先刺举 三河。”《资治通鉴·晋明帝太宁元年》:“氾公 糟粕书生,刺举小才,不思国家大计。”胡三省 注:“刺者,以直伤人;举者,招人之过。”严复《原强》:“祖宗之成宪俱在,吾寧率由之而加实力焉。于是而督责之令行,刺举之政兴。”周振甫 注:“刺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举发。”2.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魏书·术艺传·张渊》:“执法刺举於南端,五侯议疑於水衡。”注:“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姦恶,举有功。”
刺客[ cì kè ]
用武器进行暗杀的人。
刺口[ cì kǒu ]
多言多语。
刺詈[ cì lì ]
讥刺责骂。
刺临[ cì lín ]
谓出任刺史,治理百姓。
刺溜[ cī liū ]
形容脚底下滑动的声音;东西迅速滑过的声音:不留神,~一下滑倒了。子弹~~地从耳边擦过去。
刺芒[ cì máng ]
某些果实外壳上的针状物。亦泛指棘刺。
刺蝥[ cì máo ]
一种吃稻根的小虫。蝥,同“蟊”。
刺莓[ cì méi ]
指某些有刺的野生莓子,果实小,可以食用。
刺美[ cì měi ]
讽刺邪恶,赞扬美好。
刺蜜[ cì mì ]
草名,可入药。
刺面[ cì miàn ]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2.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刺目[ cì mù ]
1.光线过强,使眼睛不舒服。2.服饰或举动惹人注目,使人觉得不顺眼。
刺挠[ cì nao ]
痒:有好些天没洗澡了,身上~得很。
刺恼[ cì nǎo ]
犹烦恼。
刺闹[ cì nào ]
亦作“刺挠”。皮肤发痒难受。
刺涅[ cì niè ]
在面部刺字涂墨,以为标记。
刺喷[ cì pēn ]
刺激鼻孔使打喷嚏。
刺篷[ cì péng ]
泛称丛聚而生的有刺的植物。
刺启[ cì qǐ ]
书姓名于奏白之上而启陈其事。《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子恪 徒跣自归,二更达 建阳门,刺启。时刻已至,而上眠不起。”胡三省 注:“书姓名於奏白曰刺。启,奏也。既达姓名,又启陈其事。”
刺芡[ cì qiàn ]
又称“鷄头”。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全株生刺,叶圆盾形,浮于水面。夏季开浅紫色单生小花。浆果海绵质,顶端有宿存萼片,密生锐刺。种子称芡实,或称鸡头米,供食用或酿酒,亦可入药。唐 韩愈《城南联句》:“远苞树蕉栟,鸿头排刺芡。”
刺枪弄棒[ cì qiāng nòng bàng ]
指练习武艺。
刺枪使棒[ cì qiāng shǐ bàng ]
见“刺枪弄棒”。
刺切[ cì qiē ]
恳切讽谏。
刺请[ cì qǐng ]
以名刺邀请。
刺楸[ cì qiū ]
泛称一些五加科落叶乔木。
刺取[ cì qǔ ]
探求,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