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刺人[ cì rén ]
1.使人产生刺痛感。2.使人突感不舒服。
刺爇[ cì ruò ]
古代一种酷刑。先以铁器刺伤,再以火灼之。
刺杀[ cì shā ]
1.用武器暗杀:被人~。2.用上了枪刺的步枪同敌人拼杀:练~。
刺杀旦[ cì shā dàn ]
1.昆剧旦行的一支。亦称“刺旦”。也叫“杀旦”、“四旦”。此等角色须有一些特技表演。2.京剧花旦的一支。主要扮演淫毒凶狠的妇女。另有刺奸的花旦,如《审头刺汤》中的雪艳,亦名刺杀旦,则与此异。
刺山[ cì shān ]
旧传 甘肃 敦煌 东南一百三十里有 悬泉水,出 龙勒山 腹。
刺上化下[ cì shàng huà xià ]
讽谕国君,教化下民。
刺舌[ cì shé ]
《隋书·贺若弼传》:“父 敦 以武烈知名,仕 周 为 金州 总管,宇文护 忌而害之。临刑,呼 弼 谓之曰:‘吾必欲平 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 弼 舌出血,诫以慎口。”后因以“刺舌”谓说话谨慎。
刺审[ cì shěn ]
谓深入审理。
刺诗[ cì shī ]
讽刺之诗。
刺史州[ cì shǐ zhōu ]
宋 代的行政区划之一,亦为统辖该州之职官名。
刺世[ cì shì ]
针砭时弊。
刺事[ cì shì ]
打探事情。
刺螫[ cì shì ]
蝎子、蜂等用尾刺刺入动物皮肉,分泌出毒汁,使之中毒。蝎子就常用这种方法捕食小虫。
刺手[ cì shǒu ]
1.犹探手。2.宋代军制,在征召入伍者手上刺字,以作标记,防止逃亡。3.旧时的一种肉刑。在犯人手上刺字以作标记。4.犹言棘手。
刺探[ cì tàn ]
暗中打听:~军情。
刺慝[ cì tè ]
讽刺邪恶。
刺天[ cì tiān ]
1.直入云天,谓极高。晋 木华《海赋》:“巨鳞插云,鬐鬣刺天。”唐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四:“赤甲 白盐 俱刺天,閭阎繚绕接山巔。”仇兆鳌 注:“刺天,言山势之高。”2.冲入天空。多喻名位遽升。唐 韩愈《祭柳子厚文》:“子之视人,自以无前;一斥不復,羣飞刺天。”宋 陈师道《次韵答学者》:“行地径须先八骏,刺天终不羡餘飞。”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郎官 马子约 题诗法堂壁间曰:‘十年衰病卧林泉,鵷露羣飞竞刺天。黄纸除书犹到汝,固知清世不遗贤。’”
刺填[ cì tián ]
征召军士以补军额。因 宋 时在军士脸上刺字,故称。
刺桐[ cì tóng ]
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 印度、马来亚 等地,我国 广东 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唐 罗邺《放鸭》诗:“好倚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唐 朱庆馀《南岭路》诗:“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前蜀 李珣《南乡子》词之十:“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宋 苏轼《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诗:“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清 孙枝蔚《论诗》诗:“纸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2.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别称。唐 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 桐城。宋 元 时代伊斯兰旅行家东来,常以 刺桐 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 刺桐 称 泉州。
刺痛[ cì tòng ]
感到剧烈的烧灼样的疼痛。
刺头[ cì tóu ]
1.犹埋头。2.见“刺儿头”。
刺头泥里陷[ cì tóu ní lǐ xiàn ]
埋头入泥。喻英雄不得志。
刺网[ cì wǎng ]
一种由网衣和网索构成的长带形网鱼工具。网鱼时用若干单层、双层或多层矩形网片,连成篱笆形网壁,直立水中,使鱼类的头部和鳃挂在网目内或全身被网片缠住。主要有固定刺网和流刺网,还有围刺网和拖刺网等。
刺猬[ cì wei ]
哺乳动物。体肥短,长约25厘米。四肢短,爪弯而锐利。眼和耳都小。毛短,有短而密的刺,遇敌害时能蜷曲成球,以刺保护身体。夜间活动,主食昆虫和蠕虫。对农业有益。
刺文[ cì wén ]
犹刺绣。唐 白居易《策林二·息游惰》:“劳逸既悬,利病相诱,则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织妇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参见“刺綉”。
刺文裤[ cì wén kù ]
绣有花纹的裤子。《太平御览》卷六九五引 南朝 梁 沉约《俗说》:“谢仁祖 年少时,喜著刺文裤出郊郭外,其叔父誚责之,仁祖 於是自改,遂为名流。”
刺问[ cì wèn ]
犹言探问。
刺邪[ cì xié ]
讽刺邪恶。
刺邪里[ cì xié lǐ ]
见“刺斜里”。
刺斜里[ cì xié lǐ ]
亦作“刺邪里”。旁边或侧面。
刺心[ cì xīn ]
1.以刀等刺进心。汉 冯衍《与田邑书》:“伯玉 闻此至言,必若刺心。”《新唐书·田布传》:“布 度众且乱……哭授其从事 李石 讫,乃入,至几筵,引刀刺心曰:‘上以谢君父,下以示三军。’言讫而絶。”《红楼梦》第二五回:“贾母 闻之,如刀刺心,一发哭着大駡。”2.谓刺痛内心。形容内心受刺激。明 李贽《寄焦弱侯》:“但恐时迈年过,岁月不肯待人云耳!兴言至此,殊觉刺心。”老舍《生灭》:“小纯 醒了…… 文 抱起他来,一阵刺心的难过。”
刺心裂肝[ cì xīn liè gān ]
指悲痛至极。
刺心切骨[ cì xīn qiè gǔ ]
指内心极其悲愤。
刺绣[ cì xiù ]
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以各种针法用彩线在织物上绣出图案或画面。有苏绣、湘绣、蜀绣、京绣之分。
刺血[ cì xuè ]
刺手指出血。表示虔敬的一种苦行。《宣和遗事》前集:“﹝ 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宋 吴自牧《梦粱录·后妃列女》:“唐 孝女 冯 氏……誓不嫁以奉母。母病篤,刲股治之不救。葬母,乃结草庐墓下,以供晨香夕灯,侍奉如生,又刺血书经,报劬劳之恩。”
刺谳[ cì yàn ]
调查定案。
刺痒[ cì yang ]
痒:蚊子咬了一下,很~。
刺谒[ cì yè ]
投名刺以求见。
刺宥[ cì yòu ]
指量刑的宽严。刺,杀。宥,宽。
刺语[ cì yǔ ]
多余的话。
刺棹[ cì zhào ]
划船。
刺针[ cì zhēn ]
腔肠动物刺细胞外面的针状物,是感觉器官。
刺纸[ cì zhǐ ]
犹名片。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刺纸》:“嘉靖 初年,士夫刺纸不过用白鹿如两指阔。”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论简帖用白纸》:“今之刺纸,非表白録罗纹笺,则大红綃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
刺舟[ cì zhōu ]
刺船。撑船,划船。
刺竹[ cì zhú ]
亦称“竻竹”。竹的一种,因多刺,故名。
刺竹笋[ cì zhú sǔn ]
刺竹的笋。亦指刺竹。
刺斫[ cì zhuó ]
犹言刺杀。
刺字[ cì zì ]
在皮肤上刺文字,古代特指在罪犯脸上刺文字。
絘布[ cì bù ]
古代市肆征收的房屋税。《周礼·地官·廛人》:“掌敛市絘布、緫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郑玄 注:“布,泉也。郑司农 云:‘絘布,列肆之税布。’”陆德明 释文:“絘,本或作次。”孙诒让 正义:“案《释文》或本是也…… 郑司农 云‘列肆之税布’者,即市肆之屋税也。”
蛓毛虫[ cì máo chóng ]
有毒毛虫。俗称杨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