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蛓毛鹰[ cì máo yīng ]
鸟名。以食蛓毛虫得名。
赐罢[ cì bà ]
谓罢免其官职。汉 贾谊《治安策》:“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 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 淮南、济北 之为邪?”
赐颁[ cì bān ]
赏赐。
赐板[ cì bǎn ]
谓以白板书官爵赐人,无印绶,仅得虚衔而已。《魏书·肃宗纪》:“丁酉,谅京尹所统,百年以上赐大郡板,九十以上赐小郡板。”清 梁章鉅《浪跡丛谈·虚衔》:“国家引年之典,有赏给虚衔者,即古人所谓赐板也。”
赐笔[ cì bǐ ]
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令僕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后因以“赐笔”指受到君王宠爱恩赐。
赐冰[ cì bīng ]
谓盛暑时天子以冰赐臣。
赐帛[ cì bó ]
1.赏给布帛。2.谓皇帝敕令臣下自缢。
凤爪[ fèng zhǎo ]
1.凤凰的脚趾。宋 欧阳修《双井茶》诗:“西江 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宋 洪迈《容斋四笔·莆田荔枝》:“蒲田 荔枝名品,皆出天成……此果形状,变态百出,不可以理求,或似龙牙,或类凤爪。”2.指形如凤爪的利器。元 顾瑛《天宝宫词·寓感》:“凤爪劈柑封鈿合,龙头泻酒下瑶罌。”3.对烹调过的鸡脚爪的美称。《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我们要了凤爪、牛腩、叉烧等几个碟子,边吃边聊。”
凤转[ fèng zhuǎn ]
1.形容姿态美妙,像凤凰回旋起舞一样。2.形容书法笔势流转悦目。
凤啭[ fèng zhuàn ]
凤鸟鸣叫。比喻美妙的琴声。
凤篆[ fèng zhuàn ]
1.道家所用的文字。也称云篆、凤文。2.引申为道家的经书。3.对古文字的美称。
凤鷟[ fèng zhuó ]
即鸑鷟。凤的别称。
凤姿[ fèng zī ]
凤凰的英姿。常用以称美别人。
凤觜[ fèng zuǐ ]
即凤喙。
凤子[ fèng zǐ ]
1.大蛱蝶。2.绣着蝴蝶花的女轿。3.燕卵。4.传说中的仙人名。
凤子龙孙[ fèng zǐ lóng sūn ]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凤胏麟脯[ fèng fèi lín fǔ ]
凤凰和麒麟的肉。指珍贵的食品。
凤字[ fèng zì ]
1.“凡鸟”的隐语。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2.雌凤凰。比喻皇后。
凤字牌[ fèng zì pái ]
古代殡葬时的器仗。犹招魂牌。因牌上书有凤文,故称。
凤足[ fèng zú ]
琴上攀弦之物的美称。
奉安[ fèng ān ]
1.旧称安葬皇帝或父亲。2.安置神像、神位等亦称奉安。
奉白[ fèng bái ]
奉告。
奉拜[ fèng bài ]
1.敬辞。拜见。对对方而言。2.信奉,崇拜。
奉报[ fèng bào ]
1.报答。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聂师道》:“某即昔年 扬州 紫极宫 中为盗者,感先生至仁之心,今以奉报。”《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承兄盛德,必当奉报,不敢有忘!”鲁迅《书信集·致黄苹荪》:“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2.犹奉告。宋 郭彖《睽车志》卷二:“忽復闻鬼语,士人方怒叱之,乃云非敢为厉,有少事奉报耳。”鲁迅《书信集·致姚克》:“插画家正在物色,稍迟仍当奉报也。”
奉币[ fèng bì ]
犹进贡。
奉璧[ fèng bì ]
战国 赵惠文王 得 楚 和氏 璧,秦昭王 致书 赵王,愿以十五城易璧。时 秦 强 赵 弱,惠文王 恐 赵 予璧而 秦 不予城,蔺相如 愿奉璧前往,曰:“城入 赵 而璧留 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 赵。”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即以“归赵”、“奉璧”等比喻物归原主。
奉表[ fèng biǎo ]
上表。
奉别[ fèng bié ]
敬词。犹告别。
奉禀[ fèng bǐng ]
俸粮。奉,通“俸”。
奉差[ fèng chà ]
奉命出差。
奉勑[ fèng chì ]
见“奉敕”。
奉尝[ fèng cháng ]
犹祭祀。
奉常[ fèng cháng ]
1.秦 九卿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奉常,秦 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颜师古 注:“太常,王者旌旗也。画日月焉,王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持之,故曰奉常也。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义也。”2.保持恒久。宋 范成大《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奉朝请[ fèng zhāo qǐng ]
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汉代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晋代以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为奉朝请﹐南北朝设以安置闲散官员﹐隋初罢之﹐另设朝请大夫﹑朝请郎﹐为文散官。
奉尘[ fèng chén ]
送著作给别人的谦辞。谓文笔浅陋,有污尊眼。尘,污染。
奉成[ fèng chéng ]
谓相助促成。
奉呈[ fèng chéng ]
1.奉献,献上。2.犹奉承。
奉诚园[ fèng chéng yuán ]
园名。原为 唐 司徒 马燧 旧宅,燧 死,其子 畅 将园中大杏赠宦官 窦文场,文场 以进 德宗。德宗 以为未尝见,颇怪 畅,派宦官往封其树。畅 惧,因献其宅,废为 奉诚园。见 唐 冯翊子《桂苑丛谈·史遗》。后用为盛衰无常的典实。唐 白居易《秦中吟》诗之三:“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 马 家宅,今作 奉诚园!”唐 元稹《遣兴》诗之二:“草没 奉诚园,轩车昔曾满。”清 赵翼《重过灵岩山馆》诗:“得地犹依採香径,籍官幸免 奉诚园。”
奉持[ fèng chí ]
1.保持,保住。2.犹奉行。3.犹主持,料理。
奉勅[ fèng chì ]
见“奉敕”。
奉敕[ fèng chì ]
1.亦作“奉勅”。奉皇帝的命令。2.指奉师长之命。
奉酬[ fèng chóu ]
酬答。
奉祠[ fèng cí ]
1.祭祀。《史记·封禅书》:“杜主,故 周 之右将军,其在 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后汉书·桓晔传》:“赐 遣吏奉祠,因县发取祠具,曄 拒不受。”2.宋 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见《宋史·职官志十》。《宋史·道学传三·朱熹》:“詔以 熹 累乞奉祠,可差主管 台州 崇道观。”宋 陆游《上书乞祠》诗:“上书又乞奉祠归,梦到湖边自叩扉。”
奉辞[ fèng cí ]
1.谓奉君主之正辞。三国 魏 锺会《檄蜀文》:“今镇西奉辞衔命,摄统戎车。”晋 卢谌《览古》诗:“奉辞驰出境,伏軾逕入关。”《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四年》:“诸镇有不从者,请奉辞伐之。”2.谓行告别之礼。《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丙子,帝亲行卒哭之祭于几筵殿。戊寅,帝送 钦宗 虞主于 和寧门 外,奉辞,遂祔神主于太庙第十一室。”
奉辞伐罪[ fèng cí fá zuì ]
根据某种 理由,讨伐有罪的。《左传·哀公二十三年》:“以辞伐罪足矣,何必卜。”《南史·齐高帝纪》:“ 公奉辞伐罪,戒旦晨征。”
奉此[ fèng cǐ ]
旧时公文用语。结束所引来文,继以“奉此”引起下文。
奉赐[ fèng cì ]
指俸禄和赏赐。
奉达[ fèng dá ]
敬辞,告诉;表达(多用于书信):特此~。
奉答[ fèng dá ]
1.谓顺应,遵奉。2.报答。3.敬答,答复。
奉戴[ fèng dài ]
奉事;拥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我又与 蔡 人奉戴 厉公。至於 庄 宣,皆我之自立。”杜预 注:“奉戴,犹奉事。”《晋书·石勒载记上》:“浚 怒曰:‘石公 来,正欲奉戴我也,敢言击者斩!’”《南史·文学传·祖冲之》:“意欲奉戴府君,勦除兇逆,远近义徒,自当投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