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舵手[ duò shǒu ]
1.掌舵的人。2.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惰傲[ duò ào ]
犹怠慢。《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君小国事大国,而惰傲以为己心,将得死乎?”
惰弛[ duò chí ]
怠惰松懈。
惰侈[ duò chǐ ]
惰侈,汉语词语,意思是懒惰奢侈
惰怠[ duò dài ]
懒惰懈怠。
惰废[ duò fèi ]
怠惰废业。
惰坏[ duò huài ]
败坏。
惰昬[ duò hūn ]
萎靡不振。
惰骄[ duò jiāo ]
骄傲懈怠。
惰君[ duò jūn ]
败坏国事之君。
惰懒[ duò lǎn ]
亦作“惰孏”。懒惰。
惰力[ duò lì ]
不图进取的消极落后力量。郭沫若《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无论平时和乱时,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所最难克服而且也最当克服的便是驯服于老衰现象的惰力吧。”
惰劣[ duò liè ]
怠惰无能。
惰慢[ duò màn ]
1.懈怠不敬。2.懈怠涣散。
惰民[ duò mín ]
不务正业的游民。
惰倪[ duò ní ]
犹疲乏。《管子·轻重戊》:“归市亦惰倪,终日不归。”郭沫若 等集校引 马非百 曰:“‘惰倪’二字,又见《管子·正世篇》,其言曰‘力罢,则不能无堕倪’,‘堕’即‘惰’字之误也。‘倪’,于省吾 云:应读作‘薾’……惰薾謰语。《庄子·齐物论》:‘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是薾为疲役貌,正与惰义相因。”
惰农[ duò nóng ]
不勤于耕作的农民。
惰贫[ duò pín ]
明 代 浙江 奉化 地区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
惰气[ duò qì ]
犹惰性。鲁迅《准风月谈·为翻译辩护》:“去年虽然还有以 郭沫若 先生的盛名幸而出版的《战争与和平》,但恐怕仍不足以挽回读书和出版界的惰气。”鲁迅《书信集·致姚克》:“北平 原是帝都,只要有权者一提倡‘惰气’,一切就很容易趋于‘无聊’的,盖不独报纸为然也。”
惰容[ duò róng ]
委靡不振的神情。
惰奢[ duò shē ]
怠惰奢侈。
惰失[ duò shī ]
怠惰失职。
惰食[ duò shí ]
不劳而食。
惰肆[ duò sì ]
怠慢放肆。
惰偷[ duò tōu ]
亦作“惰媮”。懈怠苟且,懒惰。
惰懈[ duò xiè ]
懒惰懈怠。
惰心[ duò xīn ]
怠懒的思想。
惰行[ duò xíng ]
在行为上有所怠忽。
惰性[ duò xìng ]
1.某些物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2.不想改变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倾向(多指消极落后的)。
惰性气体[ duò xìng qì tǐ ]
稀有气体的旧称。
惰慵[ duò yōng ]
懒惰。
惰游[ duò yóu ]
指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惰窳[ duò yǔ ]
懒惰懈怠。
跺蹬[ duò dēng ]
顿脚。
跺脚[ duò jiǎo ]
脚用力踏地,表示着急、生气、悔恨等情绪:他一边~,一边懊悔不迭。
跺抬[ duò tái ]
将脚一顿一抬。进攻时摆开的架势。《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右脚一跺抬,左脚一转身,便向 顾先生 打去。”
跺足[ duò zú ]
顿脚。
嶞嶞[ tuò tuò ]
狭长貌。
鵽鸠[ duò jiū ]
鸟名。
鵽雀[ duò què ]
即鵽鳩。
屙屎[ ē shǐ ]
由肛门排出屎。
屙血事[ ē xuè shì ]
坏良心的事。姚雪垠《长夜》三二:“事前你瞒住我,大年下你作了一件屙血事。你自己不说啦,难道就不往儿女身上想一想!”原注:“屙血事即坏良心的事。”
讹报[ é bào ]
谎报。
讹本[ é běn ]
亦作“譌本”。指传抄、翻印有讹误的本子。
讹绷[ é bēng ]
犹讹骗。《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讲到咱们这行啊,全仗的是磨搅讹綳,涎皮赖脸,长支短欠,摸点儿、赚点儿才剩的下钱呢。”
讹弊[ é bì ]
弊害;弊病。
避瓜防李[ bì guā fáng lǐ ]
表示避免嫌疑。
避乖[ bì guāi ]
犹避难。
避乖龙[ bì guāi lóng ]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借指避开。
避国[ bì guó ]
《史记·周本纪》:“长子 太伯、虞仲 知 古公 欲立 季歷 以传 昌,乃二人亡如 荆蛮,文身断髪,以让 季歷。”后以“避国”指 太伯、虞仲 避居 吴 地、让国于 季历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