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工缛[ gōng rù ]
精妙繁密。
工伤[ gōng shāng ]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受到的意外伤害:~事故。
工伤保险[ gōng shāng bǎo xiǎn ]
社会保险的一种。劳动者因工作而致伤残、死亡或患职业病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补偿,以减免其所遭受的损失。
工商业[ gōng shāng yè ]
工业和商业的合称。
工商业者[ gōng shāng yè zhě ]
1.统称从事工业、商业的人。2.特指资本家或资本家代理人。
工师[ gōng shī ]
1.古官名。上受司空领导,下为百工之长。专掌营建工程和管教百工等事。《礼记·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郑玄 注:“工师,工官之长也。”《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不敢专造於家,工师之事也。”《史记·五帝本纪》:“讙兜 进言 共工,尧 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 果淫辟。”张守节 正义:“工师,若今大匠卿也。”2.工匠。汉 王充《论衡·量知》:“铜锡未采,在众石之间,工师凿掘,炉橐铸鑠乃成器。”清 赵翼《和钱竹汀初移新居》:“知君自有胸中稾,付与工师筑考槃。”3.工程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你们知道那保民船,才笑话呢!未开工之前,单为了这条船,专请了一个外国人做工师,打出了船样,总办看了,叫照样做。”4.乐师。唐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之二:“工师小贱 牙旷 稀,不辨邪声嫌雅正。”宋 梅尧臣《次答黄介夫七十韵》:“工师调五音,不问《咸》与《韺》。”5.复姓。汉 有 工师喜。见《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工食[ gōng shí ]
1.工匠、炊事等后勤人员。2.工钱;工资。
工市[ gōng shì ]
见“工布”。
工事[ gōng shì ]
保障军队发扬火力和荫蔽安全的工程建筑物。包括射击、指挥、观察、掩蔽工事和堑壕、交通壕等。按构筑方式不同,分掘开式、暗挖式和堆积式;按性质不同,分永备工事和野战工事。永备工事用较坚固的建筑材料构筑,有较完善的战斗、生活设备;野战工事用就便材料和预制构件构筑,战斗、生活设备比较简单。
工输[ gōng shū ]
古代巧匠名。即 公输班。
工头[ gōng tóu ]
资本家雇用来监督工人劳动的人。也泛指指挥、带领施工工人劳动的人。
工徒[ gōng tú ]
犹工匠。
工团主义[ gōng tuán zhǔ yì ]
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思潮。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和拉丁美洲。主要代表有法国索烈尔、拉加德尔等。将工会(即工团)与政党对立起来,认为工会才是团结和领导工人的唯一组织形式,否认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
工稳[ gōng wěn ]
工整而妥帖(多指诗文):造句~。对仗~。
工饩[ gōng xì ]
工役的薪给。
工细[ gōng xì ]
精巧细致:雕刻~。
工效[ gōng xiào ]
工作效率:提高~。
工械[ gōng xiè ]
器械。
工薪[ gōng xīn ]
工资。
工休[ gōng xiū ]
1.指工作一阶段后休息:~日。那天正好我~。全体司机放弃~运送旅客。2.指工间休息:~时,女工们有的聊天,有的打毛衣。
工糈[ gōng xǔ ]
犹工资。
工序[ gōng xù ]
指在一个生产岗位上完成制造某一产品或零件的部分工艺。一个零件一般要经过若干道工序才能制成。如制造弹簧片可分为落料、冲压、热处理等几道工序。
工言[ gōng yán ]
巧言,花言巧语。
工要[ gōng yào ]
工程重要之处。
工业[ gōng yè ]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采集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按产品的特点和用途,分重工业和轻工业。
丁栎[ dīng lì ]
良种牛。
丁帘[ dīng lián ]
见“丁字帘”。
丁粮[ dīng liáng ]
按人口所征收的税粮。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武当、元君 二祠,国家岁籍其香钱,常数万緡……似当入之本州,以为往来厨传之费,免加派之丁粮则善矣。”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地丁原始》:“康熙 五十三年,御史 董之燧 请统计丁粮,案亩均派。”
丁灵[ dīng líng ]
同“丁零”。《汉书·李陵传》:“卫律 为 丁灵 王。”颜师古 注:“丁灵,胡之别种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北海(贝加尔湖)以南,独洛河(土剌河)以北一带地方,有称为 丁灵(丁零 丁令)的一个部落联合体(比部落联盟更为低级的一种联合)。”
丁泠[ dīng líng ]
象声词。
丁零[ dīng líng ]
形容铃声或小的金属物体的撞击声:铜铃~~地响。
丁零当啷[ dīng ling dāng lāng ]
形容金属、瓷器等连续撞击声。
丁令[ dīng líng ]
1.同“丁零”。《尚书大传》卷三:“北方之极,自 丁令 北至积雪之野,帝 顓頊 神玄冥司之。”《汉书·匈奴传上》:“其明年,丁令 比三岁入盗 匈奴,杀略人民数千,驱马畜去。”参见“丁零”、“丁灵”。2.“丁令威”的省称。唐 李赤《灵墟山》诗:“丁令 辞世人,拂衣向仙路。”3.指鹤。宋 李纲《雷庙读丁晋公所作碑》诗:“只应 寇老 曾迁此,作记何缘 丁令 来。”清 吴伟业《鲞鹤》诗:“丁令 归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参见“丁令威”。
丁令威[ dīng líng wēi ]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仙人 丁令威,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宋 苏轼《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千岁復还兹。”清 卓尔堪《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张恭《狱中口占》诗之三:“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丁荦[ dīng luò ]
见“丁櫟”。
丁卯桥[ dīng mǎo qiáo ]
桥名。在 江苏省 丹徒县 南。
丁米[ dīng mǐ ]
按人口缴纳的税米。《宋史·高宗纪四》:“己酉,詔 湖南 丁米三分之二均取於民田,其一取之丁口。”《文献通考·户口二》:“道州 丁米,每岁犹为二千石,人甚苦之。”
丁母忧[ dīng mǔ yōu ]
母亲的丧事。
丁内艰[ dīng nèi jiān ]
丁母忧。《陈书·司马暠传》:“﹝ 暠 ﹞年十二丁内艰。”《宋史·张齐贤传》:“﹝ 齐贤 ﹞丁内艰,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九月十五日》:“閲邸抄,知 穆相国 丁内艰。”
丁内忧[ dīng nèi yōu ]
丁母忧。
丁男[ dīng nán ]
1.已及服役年龄的成年男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秦始皇 ﹞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 北河。暴兵露师十有餘年。”唐 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西 蜀 疲老,千里远粮;北国丁男,十五乘塞。”清 赵翼《阅邸抄喜赋》:“絶塞徵兵挑甲卒,深山转餉挽丁男。”2.指已成年的儿子。
丁年[ dīng nián ]
成丁的年龄。
丁娘十索[ dīng niáng shí suǒ ]
原指 隋 代乐妓 丁六娘 所作的乐府诗。每首末句有“从郎索衣带”、“从郎索花烛”等语,本十首,故称“十索”。今存四首。
丁娘子[ dīng niáng zǐ ]
布名。
丁宁[ dīng níng ]
见〖叮咛〗。
丁奴[ dīng nú ]
成年的男奴仆。《新唐书·百官志一》:“凡居作者,差以三等:四岁以上,为小;十一以上,为中;二十以上,为丁。丁奴,三当二役;中奴、丁婢,二当一役;中婢,三当一役。”
丁女[ dīng nǚ ]
1.已到服力役年龄的成年女子。《墨子·备城门》:“守法:五十步丈夫十人,丁女二十人,老小十人。计之,五十步四十人。”《汉书·严安传》:“﹝ 秦 ﹞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文献通考·户口二》:“丁男调布绢各二丈,丝三两……丁女并半之。”2.指火。丙丁为火。道教以六丁为阴神,名:“六丁玉女”,故以“丁女”称火。宋 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丁女真水妃,寒山便火耘。”宋 苏轼《真一酒歌》:“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王文诰 辑注:“次公 曰:‘壬公言水也,丁女言火也,既出华池之水,则壬水飞而在上,丁火伏而在下矣。’”
丁妻[ dīng qī ]
壮年的已婚妇女。唐 李德裕 逸句:“谁家幼女敲筯歌,何处丁妻点灯织。”
丁期[ dīng qī ]
正当其时。
丁钱[ dīng qián ]
人口税。亦称“丁口钱”。《旧唐书·懿宗纪》:“安南 管内被蛮贼驱劫处,本户两税,丁钱等量放二年,候收復后别有指挥。”《资治通鉴·后梁贞明四年》“先是,吴 有丁口钱”胡三省 注引 宋 程大昌《演繁露》:“今之丁钱,即 汉 世算钱也,以其计口输钱,故亦名口赋也。”清 孙枝蔚《春日园居书怀》诗:“闻道柴门樱柿下,春来坐吏索丁钱。”参见“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