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兵钤[ bīng qián ]
1.指兵书;兵法。汉 刘向《列仙传·吕尚》:“﹝ 吕尚 ﹞钓於 磻溪,三年不得鱼……已而果得大鲤,有兵鈐於鱼腹中。”唐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研几册府,金縢玉版之书;索隐兵鈐,玄女 黄公 之法。”唐 李德裕《论田牟请许党项仇复回鹘嗢没斯部落事状》:“臣等虽不习兵鈐,昧於边事,然酌其物理,情实可知。”2.指兵权。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朕﹞卜战行师,揔兵鈐於四海。”宋 苏舜钦《京兆求罢表》:“制兵鈐者以多算为胜。”3.宋 代临时委任的军区统兵官“兵马钤辖”的省称。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寥(范寥)时为 福建 兵鈐,终不能自达而死。”
兵强马壮[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兵强则灭[ bīng qiáng zé miè ]
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兵权[ bīng quán ]
掌握军队的权力。
兵人[ bīng rén ]
士兵。《三国志·吴志·孙晧传》“东观令 华覈 等固争,乃还”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行遇大雪,道涂陷坏,兵士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耳。’晧 闻之,乃还。”《周书·异域传下·突厥》:“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
兵刃[ bīng rèn ]
指刀剑戈矛等兵器。
兵戎[ bīng róng ]
指武器、军队:~相见(武装冲突的婉辞)。
兵戎相见[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兵丧[ bīng sàng ]
战争和丧乱。《后汉书·天文志中》:“太微,天子廷。彗星犯之为兵丧。其八月壬子,孝明帝 崩。”《后汉书·天文志中》:“斗为贵相,为 扬州,荧惑犯入之为兵丧。其六年,大将军 商 薨。九江、丹阳 贼 周生、马勉 等起兵没郡县。”
兵梢[ bīng shāo ]
驾船或管船的士兵。宋 欧阳修《乞条制催纲司奏草》:“或於沿河孤逈村落地分,故意损坏靠阁,便於本处拆拽堆垜枉破,兵梢看守,有至三四年者。”宋 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擅立随船一法,刻剥兵梢,败坏纲运,以误国计。”《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时 浙西 及 通州 皆有海舟,兵梢合万人,詔 平江 守臣 朱翼 提督。”
兵师[ bīng shī ]
军队。
兵矢[ bīng shǐ ]
箭名。枉矢和絜矢。主要用于守城和车战等。
兵士[ bīng shì ]
士兵。
兵式操[ bīng shì cāo ]
指军训式的操练。
兵式体操[ bīng shì tǐ cāo ]
旧指军训式的体育操练,包括器械操(如单杠、攀绳、登梯等项练习)、兵式教练(如步法、枪操、队列、军礼等)两部分。
兵事[ bīng shì ]
战事;战争。
兵势[ bīng shì ]
军队的实力。
兵守[ bīng shǒu ]
谓用兵力防守。
兵首[ bīng shǒu ]
1.军队的前锋。2.主将,统帅。
兵书[ bīng shū ]
讲用兵之法的书。
兵输[ bīng shū ]
古谓战争结束后把兵器交还有司。
兵术[ bīng shù ]
兵法,战术。
兵厮[ bīng sī ]
供役使的兵卒。
兵死[ bīng sǐ ]
死于兵刃。
兵燧[ bīng suì ]
犹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燃举的烟火。借指战乱。
兵体[ bīng tǐ ]
犹兵法。
兵头[ bīng tóu ]
士兵的头领,军官。
兵团[ bīng tuán ]
1.泛指团以上的部队。2.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级组织。下辖数个军。
兵屯[ bīng tún ]
1.军队驻守之所。2.军队驻守。
兵威[ bīng wēi ]
军队的威势。《史记·朝鲜列传》:“以故 满 得兵威财物侵降其旁小邑。”《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北齐书·神武纪上》:“是时兵威既振,乃抗表罪状 尒朱氏。”《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元年》:“赵佗 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 闽越、西甌、骆,役属焉。”
兵卫[ bīng wèi ]
士兵和守卫之具。亦指防卫。
兵未血刃[ bīng wèi xiě rèn ]
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兵尉[ bīng wèi ]
古代的军职。在裨将下。
兵闻拙速[ bīng wén zhuō sù ]
指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
兵无常势[ bīng wú cháng shì ]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兵无常形[ bīng wú cháng xíng ]
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兵无血刃[ bīng wú xuè rèn ]
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兵伍[ bīng wǔ ]
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因以“兵伍”泛指军队。
兵舞[ bīng wǔ ]
古代祭祀时的一种舞蹈,舞者手执干戚等兵器。
兵务[ bīng wù ]
军事事务。
兵燹[ bīng xiǎn ]
因战乱而造成的焚毁、破坏。燹(xiǎn):野火。
兵饷[ bīng xiǎng ]
军人的薪俸和给养。现称军饷。
兵象[ bīng xiàng ]
战争的征象。宋 曾巩《与孙司封书》:“皇祐 三年,邕 有白气起廷中,江水横溢。司户 孔宗旦 以为兵象,策 智高 必反,以书告其将 陈拱。”
兵销革偃[ bīng xiāo gé yǎn ]
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兵械[ bīng xiè ]
1.兵器。2.借指战事。
兵衅[ bīng xìn ]
战争的争端。
兵行诡道[ bīng xíng guǐ dào ]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兵形[ bīng xíng ]
指用兵作战的方式方法。
兵凶[ bīng xiōng ]
战乱的祸患。
兵凶战危[ bīng xiōng zhàn wēi ]
指战事凶险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