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重英[ zhòng yīng ]
1.谓矛柄上有两重画饰。《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毛 传:“重英,矛有英饰也。” 郑玄 笺:“二矛,酋矛、夷矛也,各有画饰。” 马瑞辰 通释:“重英宜谓矛有重饰。”一说,指矛上的两层缨。参阅 高亨 《诗经今注》。《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重英曲瑵之饰,絶景遗风之骑。” 张铣 注:“重英,綵画之矛也。” 明 王慎中 《海上平寇记》:“重英之矛,七注之甲。”2.犹繁花。 唐肃宗 《延英殿玉灵芝》诗:“重英发秀,连叶分房。”
重瀛[ zhòng yíng ]
重重的海洋。泛指海外各地。《清史稿·食货志一》:“及 同治 、 光绪 间,交通日广,我国之民耕种贸迁,徧於重瀛。”
重颖[ zhòng yǐng ]
指一禾上生两个或更多的穗头。
重雍[ zhòng yōng ]
谓累世太平。
重油[ zhòng yóu ]
1.由石油提取汽油、煤油和柴油后的液态残余物。是暗黑色的黏稠重质油品。可做裂化的原料,也可做锅炉燃料。2.高温分馏煤焦油时在230—300℃之间蒸出的馏分。
重于泰山[ zhòng yú tài shān ]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后常用以形容死得有意义,也用于形容情义深重。参见〔泰山〕
重预鹿鸣[ zhòng yù lù míng ]
见“重赴鹿鸣”。
重遇[ zhòng yù ]
特殊的礼遇。
重誉[ zhòng yù ]
声誉崇高;崇高的声誉。
重渊[ zhòng yuān ]
水深的地方。
重元素[ zhòng yuán sù ]
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元素。如铀、锎、钔等。
重垣[ zhòng yuán ]
一道又一道墙壁。谓设防森严。
重垣叠锁[ chóng yuán dié suǒ ]
重复的垣墙,重叠的锁钥。指深宫内苑,防护严密。
重圆[ chóng yuán ]
亲人长久分离、失散后重又团聚:多年离散,今日~,悲喜交集。
重源[ zhòng yuán ]
不止一个的源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余考羣书,咸言 河 出 崑崙 ,重源潜发,沦于 蒲昌 ,出于海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今 济水 重源出 軹县 西北平地。水有二源:东源出 原城 东北,昔 晋文公 伐 原 以信而 原 降,即此城也,俗以 济水 重源所发,因復谓之 济源城 ……西源出 原城 西,东流水注之,水出西南东北流,注於 济 。”
重怨[ zhòng yuàn ]
犹深怨。
重约[ zhòng yuē ]
重要的誓约或诺言。
重月[ zhòng yuè ]
指农历的闰月。
重云[ chóng yún ]
重迭的云层。
重晕[ zhòng yūn ]
日、月周围光线经云层中冰晶折射而形成的光圈。古人以为瑞征。也称“重轮”。《晋书·元帝纪》:“于是有玉册见於 临安,白玉麒麟神璽出於 江寧,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参见“重轮”。
重韵[ zhòng yùn ]
一首诗中,用同一个字重复押韵。如 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船”、“眠”、“天”字并再押,“前”字凡三押。参阅 宋 王楙《野客丛书·诗中重押韵》。
重载[ zhòng zài ]
装运重物时的负载。
重载铁路[ zhòng zài tiě lù ]
指行驶列车总重大、行驶大轴重货车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
重枣[ zhòng zǎo ]
深暗红色的枣子。常用以形容人的脸色。
重责[ zhòng zé ]
1.重大的责任:身负~。2.严厉斥责或责罚:因工作失职,受到~。
重栅[ zhòng shān ]
多重栅栏。古代军队扎营均立栅栏作为防御物。
重振旗鼓[ chóng zhèn qí gǔ ]
重整旗鼓。
重镇[ zhòng zhèn ]
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城镇。也泛指在其他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镇:军事~。工业~。
重征[ zhòng zhēng ]
1.重税。2.重新征召。
重整旗鼓[ chóng zhěng qí gǔ ]
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也说重振旗鼓。
重知[ zhòng zhī ]
1.谓极为知遇,异常器重。2.谓重复已知的东西。
重胝[ zhòng zhī ]
指手脚上的层层厚茧。
重直[ zhòng zhí ]
犹高价。直,通“值”。
重职[ zhòng zhí ]
重要官职。
重旨[ zhòng zhǐ ]
指文中隐含的丰富意旨。
重纸累札[ chóng zhǐ lěi zhá ]
指很多的纸张。
重治[ zhòng zhì ]
犹大治。
重质[ zhòng zhì ]
重要的人质。古时派往别国或别处去作抵押的人,多为君王的亲属或重臣。
重滞[ zhòng zhì ]
凝滞;阻塞。 宋 叶适 《兵总论二》:“方今国未见有难治之弊,敌未见有难破之验,徒以自困於兵,浸淫重滞,不能轻利。” 清 方东树 《书<望溪先生集>后》:“ 树 读先生文……而特怪其文重滞不起,观之无飞动嫖姚跌宕之势,诵之无鑑鏘鼓舞抗队之声。” 清 曾国藩 《林君殉难碑记》:“君悒悒内不能堪,而口独重滞。”
重终[ zhòng zhōng ]
慎终。旧时指对丧事能尽礼节。
重重[ chóng chóng [ zhòng zhòng ]]
[ chóng chóng ]〈形〉形容一层又一层。[ zhòng zhòng ]〈形〉(担子、动作等)很重。
重重孙[ chóng chóng sūn ]
即玄孙。重孙之子,自本身下数的第五代。
重诛[ zhòng zhū ]
1.指极刑。2.谓当诛而不诛。3.谓处以极刑。
重注[ zhòng zhù ]
形容檐宇层层相连。
重装[ zhòng zhuāng ]
1.犹重载。2.重新装裱、装订。3.重新安装(设备零件等)。
重膇[ zhòng zhuì ]
脚肿病。重,通“肿”。《左传·成公六年》:“民愁则垫隘,於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杜预 注:“重膇,足肿。”《新唐书·柳宗元传》:“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昏眊重膇,意以为常。”
重赘[ zhòng zhuì ]
沉重累赘。
重拙[ zhòng zhuō ]
迟钝、笨拙。
重浊[ zhòng zhuó ]
1.浓重浑浊。2.谓声音低沉粗重。3.谓字体臃肿鄙俗或文字繁冗凝滞。4.犹言不清白,糊涂。
重着[ zhòng zhe ]
一再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