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治抚[ zhì fǔ ]
犹治理。
治改[ zhì gǎi ]
犹修改。
治干[ zhì gàn ]
处理政务的干才。《南齐书·刘绘传》:“南康 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岂可以年少讲学处之邪?”
治公[ zhì gōng ]
处理公事。
治功[ zhì gōng ]
1.谓制订法则并有效实施之政绩。2.泛指治理国家的政绩。
治躬[ zhì gōng ]
犹治身。
治古[ zhì gǔ ]
指古代升平社会,古之治世。
治官[ zhì guān ]
1.治理政务之官员。指天子之臣僚。《周礼·天官·序官》:“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郑玄 注:“自大宰至旅下士转相副贰,皆王臣也。”《书·周官》:“﹝ 周王 ﹞归于 宗周,董正治官。”2.治理百官。《管子·君臣上》:“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汉 刘向《说苑·君道》:“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3.尽职。《左传·成公十五年》:“华元 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乃出奔 晋。”
治郭安邦[ zhì guō ān bāng ]
犹治国安邦。
治国[ zhì guó ]
治理国家政务,使强盛安定。
治国安邦[ zhì guó ān bāng ]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治害[ zhì hài ]
治害,汉语词语,意思是谋害出自红楼梦》
治号[ zhì hào ]
犹政令。
治忽[ zhì hū ]
亦作“治曶”。治理与忽怠。
治曶[ zhì hū ]
见“治忽”。
治护[ zhì hù ]
治疗护理。
治化[ zhì huà ]
谓治理国家、教化人民。
治迹[ zhì jì ]
政绩,施政的事迹。
治绩[ zhì jì ]
为政的成绩。
治家[ zhì jiā ]
建立和保持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
治教[ zhì jiào ]
犹政教。指政事与教化。
治经[ zhì jīng ]
治:研究;经,指《易》、《诗》、《书》、《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
治酒[ zhì jiǔ ]
置办酒食。
治具[ zhì jù ]
1.治国的措施。语本《庄子·天道》:“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唐韩愈《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兇邪,登崇畯良。”宋曾巩《中书令制》:“某敏於学术,优有时材。以经远之谋,弥纶治具;以察微之智,练达事几。”2.备办酒食;设宴。3.准备。
治剧[ zhì jù ]
谓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
治康[ zhì kāng ]
谓国家太平安宁。
治礼[ zhì lǐ ]
1.讲习礼仪。2.司礼。
治理[ zhì lǐ ]
1.统治;管理:~国家。班主任老师把这个班级~得井井有条。2.整修:~黄河。
治历[ zhì lì ]
1.见“治历”。2.亦作“治歷”。制定历法;研究历法。
治疗[ zhì liáo ]
用药物、手术等消除疾病:长期~。隔离~。他的病必须住院~。
治令[ zhì lìng ]
犹政令。
治聋[ zhì lóng ]
医治耳聋。古代传说社日饮酒可治耳聋。
治聋酒[ zhì lóng jiǔ ]
社日饮的酒。传说社日饮酒可以治聋,故名。
治乱[ zhì luàn ]
整治、改变混乱状况:积极 ~,美化环境。
治略[ zhì lüè ]
施政的方略。
治名[ zhì míng ]
1.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好名声。2.谓谋求虚名。
治命[ zhì mìng ]
指人死前神智清醒时的遗嘱。与“乱命”相对。后亦泛指生前遗言。《左传·宣公十五年》:“初,魏武子 有嬖妾,无子。武子 疾,命 颗 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 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 辅氏 之役,颗 见老人结草以亢 杜回。杜回 躓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宋 陆游《傅正议墓志铭》:“公亡恙时,自发书卜葬于白石之南,虽月日莫不有治命。至殁,悉遵用焉。”明 沉鲸《双珠记·卖儿繫珠》:“可怜古人从其治命,不从其乱命,他只因刑期将近,神思昏憒,以致言语舛错,故此奴家吞悲含忍,不与深辨罢了。”
治目[ zhì mù ]
每日计核主管事务的治绩。
治牧[ zhì mù ]
犹统治,治理。汉 袁康《越绝书·计倪内经》:“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乃著其法,治牧 江 南,七年而禽 吴 也。”
治平[ zhì píng ]
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之三:“太子异日有天下之责者也。但得青宫读书,辨古今兴亡,识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宋 苏轼《晁错论》:“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变法》:“自 唐 虞 讫 夏、商、周,最称治平。”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清 李渔《奈何天·隐妒》:“自齠齔之年,出来应试,早登甲第之先;从学仕之日,出去临民,便擢治平之最。”
治谱[ zhì pǔ ]
《南齐书·良政传·傅琰》:“琰 父子并著奇绩,江 左鲜有。世云‘诸 傅 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后因以“治谱”为称颂父子兄弟居官有治绩之典。
治气[ zhì qì ]
1.涵养精气。《荀子·修身》:“以治气养生,则身后 彭祖。”《韩诗外传》卷一:“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 彭祖。”2.修养气质。《史记·五帝本纪》:“﹝ 顓頊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3.谓掌握军队士气。《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鋭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4.犹呕气,生气。知侠《铺草》:“同志不会跟我这板老头治气,同志的心胸能像咱这庄稼人那样狭隘么?”《新华月报》1953年第9期:“人家不听,就好像跟我治气似的。”
治葺[ zhì qì ]
修缮。
治器[ zhì qì ]
治国之才。明 无心子《金雀记·掷果》:“终朝花酒把咱迷,耍戏。十年身到凤凰池,治器。”
治强[ zhì qiáng ]
亦作“治彊”。安定强盛。
治墙[ zhì qiáng ]
见“治蘠”。
治蘠[ zhì qiáng ]
亦作“治墙”。菊花别名。
治亲[ zhì qīn ]
古代指依礼法端正亲属之间的关系。
治权[ zhì quán ]
指统治权,即政府执行政务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种。
治穰[ zhì ráng ]
犹祈祷。穰,通"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