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治人[ zhì rén ]
1.统治他人。2.指治理国家的人才。
治任[ zhì rèn ]
谓整理行装。《孟子·滕文公上》:“昔者 孔子 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赵岐 注:“任,担也。”孙奭 疏:“其门人有治担任而将归室者。”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太学诸生置绫纸》:“诸生计既屈,遂治任尽出太学。”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来存》:“居一年,治任将归。”
治戎[ zhì róng ]
作战;治军。《左传·成公三年》:“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治戎燮伐,则声有洊雷之威。”宋 陈亮《酌古论·李靖》:“唯善治戎者为能制之,唯天下奇才为能用之。”章炳麟《复仇是非论》:“今於两国治戎,积尸蹀血者,顾不敢议。”
治丧[ zhì sāng ]
办理丧事:节俭~。~委员会。
治缮[ zhì shàn ]
修缮。汉 荀悦《汉纪·元帝纪下》:“十年之后,百年之内,卒有他变,障塞败坏,亭戍灭絶,当发戍屯治缮,累世之功,不可卒就。”《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自 禄山 陷 长安,宫闕完雄,吐蕃 所燔,唯衢衖卢舍;朱泚 乱定百餘年,治缮神丽如 开元 时。”
治身[ zhì shēn ]
犹修身。
治生[ zhì shēng ]
1.经营家业;谋生计。2.旧时部属对长官或旅外官吏对原籍长官的自称。始于明代。
治声[ zhì shēng ]
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声誉。
治实[ zhì shí ]
1.讲求实际。2.指料理实事的才能。3.核实。
治世[ zhì shì ]
1.和平昌盛之世。2.管理国家,处理国务。
治市[ zhì shì ]
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治,通“司”。《荀子·王制》:“脩採清,易道路,谨盗贼,平室律,以时顺修,使宾旅安而货财通,治市之事也。”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荀子二》:“治市,即司市。《周礼》有‘司市’。”参见“司市”。
治饰[ zhì shì ]
矫饰。
治室[ zhì shì ]
治家,持家。
治释[ zhì shì ]
惩治与赦免。借指审理狱讼。
治书奴[ zhì shū nú ]
裁纸刀的别称。
治署[ zhì shǔ ]
古代地方行政官署。《新唐书·徐申传》:“﹝ 韶州 ﹞自兵兴四十年,刺史以县为治署。”
治术[ zhì shù ]
1.指驭臣治民之权术。亦泛指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2.指医术。
治数[ zhì shù ]
谓处理各种事务。
治丝而棼[ zhì sī ér fén ]
指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
治讼[ zhì sòng ]
陈诉请求和争讼。
治所[ zhì suǒ ]
旧指地方长官办公的处所。
治体[ zhì tǐ ]
1.治国的纲领、要旨。2.政治法度。3.指规范的文体。
治田[ zhì tián ]
1.古人掌管农业事务的官员。治,通“司”。2.种田。
治通[ zhì tōng ]
犹理顺通达。
治统[ zhì tǒng ]
治理国家的一脉相传的统系。
治徒[ zhì tú ]
复姓。
治外法权[ zhì wài fǎ quán ]
1.外国人不受所在国管辖的一种特权。只有外国的元首、政府首脑、外交代表和联合国官员才能享有。2.一国在他国境内所行使的管辖权,也就是“领事裁判权”。这种特权,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违反主权原则,现已废除。
治问[ zhì wèn ]
审问的意思。
治务[ zhì wù ]
政务。
治下[ zhì xià ]
1.所管辖的范围以及属下的吏民;统治之下暴君治下的人民纷纷起义。2.统治和管理人民治下无隐情。--《汉书.严延年传》治下严酷。3.属下吏民对地方长官也自称治下。
治象[ zhì xiàng ]
古代记载政教法令的文字。
治心[ zhì xīn ]
1.修养自身的思想品德。2.掌握人心;征服人心。
治行[ zhì xíng ]
1.为政的成绩。亦指为政有成绩。《管子·八观》:“治行为上,爵列为下,则豪桀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宋 曾巩《道山亭记》:“程公 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餘功又及於此。”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良吏平反冤狱》:“胡文忠公 抚 鄂 时,尝明保 东湖 县令 张建基 之治行。”2.施政的措施。《汉书·薛宣传》:“吏民言令治行烦苛,适罚作使千人以上;贼取钱财数十万,给为非法;卖买听任富吏,贾数不可知。”3.整理行装。《史记·曹相国世家》:“萧何 卒。参 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汉书·郑当时传》:“使视决 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 郑庄 行,千里不齎粮,治行者何也?’”宋 秦醇《谭意哥传》:“后二年,张 调官,復来见。意 乃治行,饯之郊外。”
治性[ zhì xìng ]
修性,养性。
治序[ zhì xù ]
见“治叙”。
治叙[ zhì xù ]
亦作“治序”。谓根据才能大小授予官职。
治学[ zhì xué ]
研究学问:~严谨。实事求是,才是~的正确态度。
治押[ zhì yā ]
压制。
治严[ zhì yán ]
整理行装。
治验[ zhì yàn ]
审问得实。
治养[ zhì yǎng ]
1.治理和教养。2.颐养。
冢嗣[ zhǒng sì ]
嫡长子。《国语·晋语三》:“十四年,君之冢嗣其替乎?”韦昭 注:“冢嗣,太子也。”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观其所以顾命冢嗣,貽谋四子,经国之略既远,隆家之训亦弘。”唐 韩愈《顺宗实录三》:“上御宣政殿,册皇太子,册曰:‘建储贰者,必归於冢嗣。’”明 徐渭《蜀汉关侯祠记》:“谓 辽东 李君 某,为今 寧远伯 冢嗣,世称名将家子,往镇莫宜。”
冢遂[ zhǒng suì ]
传说中的山名。
冢孙[ zhǒng sūn ]
嫡长孙。 宋 叶适 《送王通判》诗:“ 左原 冢孙产 巴东 ,山灵地秀兼长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嗣封新建伯》:“ 新建伯 王瑞楼 承勋 , 文成先生 冢孙也。” 严既澄 《不遇》:“谁不知道我是‘大夫第’的冢孙?”
冢堂[ zhǒng táng ]
墓室。
冢田[ zhǒng tián ]
墓地。《后汉书·儒林传·高诩》:“建武 十一年,拜大司农。在朝以方正称。十三年,卒官,赐钱及冢田。”
冢土[ zhǒng tǔ ]
1.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2.墓土。
冢息[ zhǒng xī ]
长子。
冢茔[ zhǒng yíng ]
墓地。
冢园[ zhǒng yuán ]
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