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祖庙[ zǔ miào ]
供祀祖先的宫庙。
祖明[ zǔ míng ]
传说中的食鬼神兽。后世或制其形入于墓葬以厌胜。
祖母緑[ zǔ mǔ lǜ ]
一种宝石,是含铬而呈翠绿色的绿柱石。【古波斯语 Zumurud】。
祖墓[ zǔ mù ]
祖宗坟墓。《旧唐书·冯宿传》:“丱岁随父 子华 庐祖墓,有灵芝白兔之祥。”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筑墓除妖》:“永乐 十二年,﹝ 张惠 ﹞中乡举归,郎谓族人曰:‘祖墓荆榛岁久,为子孙者,安可坐视。’”清 顾炎武《杨氏祠堂记》:“其后人於是即祖墓之旁,建屋三楹为祠堂,以奉其先人,竝诸父兄子姓之亡者。”
祖衲[ zǔ nà ]
僧衣。
祖配[ zǔ pèi ]
古代祭祀。供飨神祇时,以祖先配祀。
祖婆[ zǔ pó ]
祖母。
祖期[ zǔ qī ]
出殡前行祭奠礼的时间。
祖气[ zǔ qì ]
1.举行祖祭所须顺应的时日运会。《宋书·律历志中》:“王者祖气而奉其□终,晋 於五行之次应尚金,金生於巳,事於酉,终於丑,宜祖以酉日,腊以丑日。”2.道教谓物因气而化生,因称物之来源为“祖气”。《云笈七籤》卷十六:“天宝君 者,则大洞之尊神;天宝丈人,则 天宝君 之祖气也。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玉皇之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气后至 龙汉 元年化生 天宝君。”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唐 置崇元学,专奉 老氏,配以 庄 列 道家者流,以谓天地未判有 元始天尊 为祖气,次有 道君 以阐其端,老子 以明其道。”
祖泣[ zǔ qì ]
祭奠哭泣。
祖洽[ zǔ qià ]
谓倡导和协。
祖亲[ zǔ qīn ]
犹祖先。明《杀狗记·孙荣奠墓》:“感嘆孩儿孝顺情,痛思父母泪偷零。去年记得兄和弟,同到坟前拜祖亲。”
祖情[ zǔ qíng ]
祖意。
祖日[ zǔ rì ]
为死者设祭奠之日。《后汉书·荀彧传》:“﹝ 彧 ﹞饮药而卒,时年五十。帝哀借之,祖日为之废讌乐。”一说祭祖神之日。李贤 注:“祖日谓祭祖神之日,因为讌乐也。《风俗通》曰:‘共工氏 子曰 脩,好远游,祀以为祖神。汉 以午日祖。’”《南史·袁粲传》:“性至孝,居丧毁甚,祖日及祥,詔卫军断客。”
祖丧[ zǔ sàng ]
奠祭送丧。
祖山[ zǔ shān ]
祖宗坟地。
祖上[ zǔ shàng ]
家族中较早的上辈:他~是从江西迁来的。
祖尚[ zǔ shàng ]
效法崇尚。
祖神[ zǔ shén ]
道路之神。古代祀 共工氏 之子 修 为祖神。见 汉 应劭《风俗通·祀典·祖》。
祖生[ zǔ shēng ]
东晋 名将 祖逖,率部渡 长江 时中流击楫,誓复中原。所部纪律严明,得到沿途各地人民拥护,收复 黄河 以南地区。由于 东晋 内部迭起纠纷,对他不加支持,他大功未成,忧愤而死。后世诗文常用此典故,称 祖逖 为 祖生。《晋书·刘琨祖逖传赞》:“祖生 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唐 胡曾《咏史诗·豫州》:“策马行行到 豫州,祖生 寂寞水空流。”宋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 去后,有人来否?”明 徐复祚《投梭记·渡江》:“抚景追思,投鞭欲济谁敢尸,矫矫 祖生 词,嵬嵬 公瑾 祠。”
祖生鞭[ zǔ shēng biān ]
语出《世说新语·赏誉下》“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晋书》:“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指 祖逖)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
祖师[ zǔ shī ]
1.学术或技术上创立派别的人。2.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3.会道门称本会门或本道门的创始人。4.旧时手工业者称本行业的创始者。‖也说祖师爷。
祖师禅[ zǔ shī chán ]
佛教语。禅宗称祖祖相传、不立文字的禅法为“祖师禪”,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别传。
祖师堂[ zǔ shī táng ]
佛教禅宗安置祖师及开山僧人像的庙堂。
祖师爷[ zǔ shī yé ]
旧时各行各业对其本行业的创始人的称呼。现也称在学术、理论上创立派别的人。
祖识[ zǔ shí ]
熟习知悉。
祖始[ zǔ shǐ ]
起始,当祖。
祖世[ zǔ shì ]
犹世代。
祖式[ zǔ shì ]
效法;仿效。
祖述[ zǔ shù ]
尊崇和效法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祖庶母[ zǔ shù mǔ ]
祖妾之有子者。
祖思[ zǔ sī ]
宋 代陵墓葬具。
祖寺[ zǔ sì ]
佛教语。指曾为祖师所居的佛寺。
祖祀[ zǔ sì ]
祭祖。
祖送[ zǔ sòng ]
1.犹饯行。祖饯送行。2.指送丧。
祖孙[ zǔ sūn ]
祖父或祖母和孙子或孙女。
祖塔[ zǔ tǎ ]
指佛塔。
祖台[ zǔ tái ]
旧时对高级官吏的尊称。
祖堂[ zǔ táng ]
1.佛教祀祖师之堂。五代 齐己《寄武陵微上人》诗:“善卷臺边寺,松筠遶祖堂。”明 胡玉昆 有《祖堂》诗云:“一领袈裟挂屋西,相传一祖凿幽栖。山留雨露滋薇蕨,寺儼 羲皇 絶鼓鼙。”2.祭祀祖先的厅堂。王鲁彦《开门炮》:“送年是最敬虔的事。那一天……我老是睡眼蒙矓地在祖堂的角隅里暗暗的战慄着。”
祖逖鞭[ zǔ tì biān ]
勉人努力进取。
祖帖[ zǔ tiē ]
最早的法帖。多指《淳化阁帖》。淳化 三年,宋太宗 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编次,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古人法书赖此以传。自此刻帖盛行,故历来称《淳化阁帖》为“法帖之祖”。清 查慎行《自题淳熙修内司官帖后》诗:“《淳化》祖帖絶难得,南渡摹勒传 淳熙。”
祖庭[ zǔ tíng ]
1.语出《礼记·檀弓上》:“小敛於户内,大敛於阼,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本谓祭奠于祖庙之中庭,后用“祖庭”犹言祖奠,谓送殡前举行的祭奠。唐 李端《代宗挽歌》:“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唐 李商隐《重祭外舅司徒公文》:“属纊之夕,不得闻启手之言;祖庭之时,不得在执紼之列。”2.指佛教宗祖布教传法之处。《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当下走进三藏禪林,头一进是极高的大殿,殿上金字匾额:‘天下第一祖庭’。”《随笔》1979年第2集:“唐 朝 惠能 和尚继承五祖衣钵,从 湖北省 黄梅 东山寺 到此定居,遂成禅宗正统,称祖庭,宋太祖 赐名‘南华禅寺’。”3.祖师。清 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诗:“上人定生 南宋 后,兹云 懺师其祖庭。”4.祖屋,家族的旧居。清 孔尚任《与莓垣书》:“家门诸务,惟赖吾弟一人调护其间,如波涛柱石,孤立良难。愚虽身处江湖之远,而心仍在祖庭之前。”5.祖父。明 李东阳《陆孝子诗序》:“凤 之祖庭 玉君 履善貽福,而 仁甫 续学弗试,犹有待于后。”按,仁甫,凤 父。
祖统[ zǔ tǒng ]
1.先祖的垂统;遗业。《后汉书·桓谭传》:“今圣朝兴復祖统,为人臣主,而四方盗贼未尽归伏者,此权谋未得也。”2.指一姓嫡传统系。清 朱大韶《实事求是斋经义·不继祖与祢解》:“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此正明适子之适,身承祖统,故特为之重服。”
祖王父[ zǔ wáng fù ]
祖父。
祖位[ zǔ wèi ]
犹祖师。
祖翁[ zǔ wēng ]
祖父。
祖屋[ zǔ wū ]
祖上传留的房屋。
祖武[ zǔ wǔ ]
谓先人的遗迹、事业。武指步武,足迹。《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郑玄 笺:“戒慎其祖考所履践之迹。”朱熹 集传:“武,迹也。”北周 庾信《周祀宗庙歌·皇夏四》:“百灵光祖武,千年福考孙。”宋 范成大《三登乐》词之四:“人笑此翁,又来访古。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明 宋濂《重刊<贞观政要>序》:“文宗 践位,始喜读而篤行之。太和 初,政灿然可观,虽未能如 贞观 之治,亦可谓能法其祖武者矣。”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九回:“乾隆 中叶以来,久不行献俘礼,此次擒获 张格尔,道光帝 思绳祖武,踵行盛举,遣官告祭太庙,亲御午门楼受俘。”
祖武宗文[ zǔ wǔ zōng wén ]
祖袭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
祖习[ zǔ xí ]
1.宗奉学习。2.指传统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