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走骨行尸[ zǒu gǔ xíng shī ]
同“走肉行尸”。元 杨暹《刘行首》第一折:“莫怪我叮嚀切切,走骨行尸,貪財戀色,枉消年月。”
走衮[ zǒu gǔn ]
见“走滚”。
走辊[ zǒu gǔn ]
本谓迅速转动的车辊,比喻善变。
走滚[ zǒu gǔn ]
1.亦作“走袞”。变计;转机。2.变更、更改。3.活络;善变。
走过场[ zǒu guò chǎng ]
1.戏剧演出中角色从一侧出场,马上从另一侧退场,中间不作停留。2.比喻执行任务、开展群众性活动时只讲形式,不求实效,敷衍了事。
走海[ zǒu hǎi ]
航行于海上。
走函[ zǒu hán ]
致函,来信。
走合[ zǒu hé ]
磨(mó)合。
走红[ zǒu hóng ]
1.遇到好运气:这几年他正~,步步高升。也说走红运。2.指吃得开;受欢迎:音像制品开始~。
走后门[ zǒu hòu mén ]
(~儿)比喻用托人情、行贿等不正当的手段,通过内部关系达到某种目的。
走胡走越[ zǒu hú zǒu yuè ]
汉高祖 欲拿 项羽 旧将 季布,朱家 因 汝阴侯 滕公 劝 高祖 曰:“臣各爲其主用,季布 爲 項籍 用,職耳。項氏 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 季布 之賢而 漢 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 胡 即南走 越 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 伍子胥 所以鞭 荆平王 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爲上言邪?”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因以“走胡走越”谓智能之士被迫逃亡,而为敌国所用。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衰 周 之際,兼并最烈,時君之求人才,載飢載渴,又不徒奬勵本國之才而已,且專吸他國者而利用之。蓋得之則可以爲雄,失之且恐其走 胡 走 越,以爲吾患也。”
走花道[ zǒu huā dào ]
旧时指男子在外嫖妓或有外遇。
走花溜水[ zǒu huā liū shuǐ ]
比喻吹牛,说大话。
走黄[ zǒu huáng ]
1.谓纵狗打猎。黄,指黄犬。2.中医外科名词。指疔疮的一种危险症象。
走会[ zǒu huì ]
1.旧时迎神赛会,扮演鬼神或戏文角色者边走边表演以娱神,谓之“走会”。2.指边走边演的文娱形式。
走魂[ zǒu hún ]
巫者弄术,谓灵魂离开躯壳,赴诉鬼神,以祈福禳灾。
走火[ zǒu huǒ ]
1.因不小心而使火器发射:枪走了火。2.比喻说话说过了头:他说话好~。3.电线破损跑电引起燃烧:起火原因是电线~。4.失火:仓房~了。
走货[ zǒu huò ]
走私,偷运私货。黄谷柳《虾球传·郁雷》:“船是一只开回市桥的走私船,船主是一个老江湖……他口沫横飞,讲得津津有味:‘……走货,真是比做契弟还要忍气吞声。我们吃惯这门饭,真没办法呀!’”黄谷柳《虾球传·身在香港,心在祖国》:“日 军侵占时期 鳄鱼头 做走货生意,经常通过 王作尧 的防区。”
走祸[ zǒu huò ]
飞来之祸,横祸。
走集[ zǒu jí ]
1.边界要塞;交通要冲。《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正其疆埸,修其土田,险其走集,亲其民人。”杜预 注:“走集,边竟之垒壁。”唐 王翰《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不惮炎蒸苦,亲尝走集赊。”宋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跋》:“洛阳 处天下之中,挟 殽 澠 之阻,当 秦 瀧 之襟喉,而 赵 魏 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2.聚集。明 汤显祖《答沉湛源》:“冠履走集,贤声易翔。”清 褚人穫《坚瓠四集·扬州》:“隋 唐 以后之 扬州,秦 汉 以前之 邯郸,皆大贾走集,笙歌粉黛繁华之地。”
走戟[ zǒu jǐ ]
谓使戟盘旋回转,快速如飞。《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妖贼犬羊万计,絳头毛面,挑刀走戟,其锋不可当。”胡三省 注:“又善舞戟,左奔右赴,为刺敌之势;又环身盘戟,回转如縈;又以戟矜柱地,跳过矜上,特为儇捷,此所谓走戟也。”清 徐葵《马将军歌》:“跳刀走戟何纷纷,十盪十决奔如云。”
走斝传觞[ zǒu jiǎ chuán shāng ]
见“走斝飛觴”。
走斝飞觞[ zǒu jiǎ fēi shāng ]
指欢宴畅饮。斝、觞,酒器。元 张可久《寨儿令·秋日宫词》曲:“泛羽流商,走斝飛觴,笑語間笙簧。”亦作“走斝傳觴”。《西游记》第三回:“日逐講文論武,走斝傳觴,弦歌吹舞,朝去暮回,無般兒不樂。”
走价[ zǒu jià ]
见“走介”。
走柬[ zǒu jiǎn ]
传信、送信。
走江湖[ zǒu jiāng hú ]
指四方奔走,靠武艺、杂技或医卜星相谋生。
走脚[ zǒu jiǎo ]
跑腿。
走教[ zǒu jiào ]
谓教者往学生处授课。不同于坐馆授徒。
走街[ zǒu jiē ]
1.犹言走百病。2.指上街游行。
走解[ zǒu jiě ]
骑者在马上表演技艺。古代百戏之一。约起于 金 元 之时,初为宫廷之戏,后泛称马上的技艺表演。
走介[ zǒu jiè ]
1.亦作“走价”。供奔走的仆役、小使。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之十七:“近走介自 浙 中回,復枉钧翰,伏承起居万福。”2.派遣仆役。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上:“试取数百颗,贮以大合,密封之,走介入 成都。”《宋史·曹彬传》:“一日,与主帅暨宾从环坐於野,会邻道守将走价驰书来诣。”《歧路灯》第一○六回:“这数家之老成典型六七十岁的,英年时隽之二三十岁的,走价相约,公同一日道喜。”
走局[ zǒu jú ]
走运,交上好运。扬州评话《武松》第二回:“是喜鹊望着我叫财的呀。嗯,怕的要走局了,怕的要发财了。”
走空[ zǒu kōng ]
1.伸向空中;腾空。2.拆白,行骗。
走口[ zǒu kǒu ]
〈方〉说话不小心而泄漏了秘密。
走郎中[ zǒu láng zhōng ]
见“走方郎中”。
走廊[ zǒu láng ]
1.屋檐下高出平地的走道,或房屋之间有顶的走道。2.比喻连接两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河西~。
走礼[ zǒu lǐ ]
谓亲友有喜庆时前往送礼祝贺。
走历[ zǒu lì ]
走过,经过。
走立公人[ zǒu lì gōng rén ]
指衙役;差役。
走吏[ zǒu lì ]
供奔走的小吏。唐 司空曙《寄卫明府》诗:“高僧静望山僮逐,走吏喧来水鸭沉。”唐 赵璘《因话录·商下》:“中丞使府,自有宾僚,某走吏也,安得同之?”《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有 郑昌嗣 者,亦起三司走吏。”
走利[ zǒu lì ]
追求利益。
走隶[ zǒu lì ]
差役。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zǒu le hé shàng zǒu bù liǎo miào ]
人虽然走了,家却无法搬走。比喻难以逃脱。
走了和尚走不了寺[ zǒu le hé shàng zǒu bù liǎo sì ]
见“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走令[ zǒu lìng ]
传令。
走溜[ zǒu liū ]
1.宣泄水流。2.来回踱步。
走蹓蹓[ zǒu liū liū ]
1.来回踱步。
走龙蛇[ zǒu lóng shé ]
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走拢[ zǒu lǒng ]
1.聚集。《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把那些学生,大的小的,通的不通的,都走拢一处。”2.走动;来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好在他是走拢惯的,一切家人,又都常常得到他的好处,所以他到了,絶无阻挡,先引他到书房里去坐。”
走楼[ zǒu lóu ]
见“走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