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中灶[ zhōng zào ]
集体伙食标准中的第二级(区别于“大灶”、“小灶”)。
中泽[ zhōng zé ]
1.沼泽之中;草泽之中。2.喻困境。3.中等大小的沼泽。
中斩[ zhōng zhǎn ]
犹中断。明 夏完淳《<续幸存录>自序》:“本朝中斩之由,莫不次第详尽。”龚振黄《青岛潮》第七章:“八年来患难支持之教育,不致从此中斩。”
中璋[ zhōng zhāng ]
1.古代天子灌祭山川用的一种玉器。2.古代用以发兵的一种玉制符节。
中仗[ zhōng zhàng ]
中军帐。《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没根 效其号令,夜入 魏 营,至中仗,珪 乃觉之,狼狈惊走。”
中诏[ zhōng zhào ]
宫中直接发出的帝王亲笔诏令。《后汉书·陈蕃传》:“宦官由此疾 蕃 弥甚,选举奏议,輒以中詔谴却。”《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中詔所施,或存好问。”《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先赐中詔敕之。”胡三省 注:“詔自中出,不经门下者,谓之中詔,今之手詔是也。”
中折[ zhōng shé ]
1.中止;中断。《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睨影高鸣,将超中折。”李周翰 注:“超,走;折,住也。”《再生缘》第三四回:“今岁孤当十八春,良缘中折恨平生。”2.当中折断。《魏书·外戚传下·高肇》:“肇 西征,行至 函谷,车轴中折。”3.中年逝世。明 顾起纶《国雅品·士品四》:“梁 与 宗 相继中折。”
中阵[ zhōng zhèn ]
1.亦作“中陈”。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2.唐代以杀获论功,凡出战兵员与敌方相当者,称“中阵”。
中镇抚[ zhōng zhèn fǔ ]
六朝 时对中军、镇军、抚军将军的合称。
中正[ zhōng zhèng ]
公正;公平。
中证[ zhōng zhèng ]
证人。
中支[ zhōng zhī ]
仲支,指家族中的二房。
中知[ zhōng zhī ]
见“中智”。
中执法[ zhōng zhí fǎ ]
即中丞。《汉书·高帝纪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中执法,中丞也。”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天子狱》:“讎家寘 亮(陈亮)父于州囿,又嘱中执法论 亮 情重,下廷尉。”《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七年》:“安中 之为中丞也,一日,请对,曰:‘臣起诸生,蒙陛下亲擢,备员中执法,惧无以报。’”
中直[ zhōng zhí ]
1.正直。《易·同人》:“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孔颖达 疏:“以其用中正刚直之道。”2.中央直属机关的省称。《中国青年报》(1983年10月18日):“中直团委召开座谈会。”
中直兵[ zhōng zhí bīng ]
中兵和直兵的合称。
中止[ zhōng zhǐ ]
(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比赛。刚做了一半就~了。
中旨[ zhōng zhǐ ]
1.皇帝的诏谕。2.唐宋以后不经中书门下而由内廷直接发出的敕谕。3.符合君主的意旨。
中沚[ zhōng zhǐ ]
浊中,小洲里。
中指[ zhōng zhǐ ]
第三个指头。
中制[ zhōng zhì ]
1.中等规格。2.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3.谓从中干预。
中峙[ zhōng zhì ]
屹立其中。
中秩[ zhōng zhì ]
中级的官职。
中智[ zhōng zhì ]
1.亦作“ 中知 ”。2.中等才智。《穀梁传·僖公二年》:“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 虞君 中知以下也。”《吕氏春秋·无义》:“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 宋 陆游 《病中有述二首各五韵》之一:“万事有常理,中智皆能知。”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於是天才者出,以其所观於自然人生中者復观之於美术中,而使中智以下之人,亦因其物之与己无关係,而超於利害之外。”
中置[ zhōng zhì ]
1.谓上菜至半。《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馈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叹。中置,自咎曰:‘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是以再叹。”杨伯峻 注:“中置,上菜之半也。”2.中途搁置。清 周亮工《书影》卷六:“惜乎书而未及序次,輒被人言,遂復中置。”
中中[ zhōng zhōng ]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五等。《书·禹贡》:“﹝ 冀州 ﹞厥田惟中中。”孔 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书·禹贡》:“﹝ 徐州 ﹞厥赋中中。”孔 传:“赋第五。”2.中等;一般。宋 何薳《墨经·松》:“矿而挺直者曰籤松,品惟中中。”《平山冷燕》第五回:“领出一个女子来,年纪只好十五六岁,人物也还中中。”3.不偏不倚貌。宋 苏辙《书<楞严经>后》:“每趺坐燕安,觉外尘引起六根,根若随去,即堕生死道中。根若不随,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涅槃真际。”
中州[ zhōng zhōu ]
1.一般指今河南一带。河南古属豫州,豫州位于九州的中心,故名。2.指黄河中游一带。
中州韵[ zhōng zhōu yùn ]
我国近代戏曲韵文所根据的韵部。“中州韵”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分韵的方法各地不完全一样,都跟皮黄戏的“十三辙”很相近。见〖十三辙〗。
中洲[ zhōng zhōu ]
1.洲中。2.海中仙岛,借称道士所居。
中珠[ zhōng zhū ]
中注。
中主[ zhōng zhǔ ]
1.中等才德的君主。2.中心,主宰。3.南唐立国,凡历三世,宋马令《南唐书》仿《三国志·蜀志》之例,称之为先主,嗣主,后主。嗣主李璟,又称“中主”。如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选李澋之词,即标为“李中主”。
中渚[ zhōng zhǔ ]
水中小洲。
中助[ zhōng zhù ]
指朝中权贵的帮助。《旧唐书·崔元略传》:“ 元略 有中助,止於削兼大夫。”《新唐书·李训传》:“ 仲言 慨然曰:‘当世操权力者皆齪齪,吾闻 注 好士,有中助,可与共事。’”
中注[ zhōng zhù ]
元 人俗语。犹言中看。指容貌引人注目。元 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我只见小姐中注模样,不曾见小姐脚儿大小。”元 李直夫《虎头牌》第二折:“哥哥,你那幼年间中注模样,如今便怎生老的这等了。”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我道小娘子中注模样,不是受贫的。”
中专[ zhōng zhuān ]
中等专科学校的简称。
中转[ zhōng zhuǎn ]
1.交通部门指中途转换交通运输工具:~站。~旅客。乘火车从哈尔滨到广州要在北京~。2.中间转手:产销直接挂钩,减少~环节。
中装[ zhōng zhuāng ]
中国旧式服装(区别于“中山装、西装”等)。
中准[ zhōng zhǔn ]
1.即平準。汉 代中央政府平抑物价的一种措施。《后汉书·灵帝纪》:“﹝ 熹平 四年﹞改‘平準’为‘中準’,使宦者为令,列於内署。”2.指商品交换的媒介和衡量其价格的尺度。孙中山《钱币革命》:“钱币为何?不过交换之中准,而货财之代表耳。”廖仲恺《钱币革命与建设》:“钱币之成也,由货物所换得之品,用充交易中准之具,其目的不在消费,而在辗转流通以得他物为究竟。”3.符合水准。《庄子·天道》:“水静则明烛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王先谦 集解:“其平与準相中,故匠人取法焉,谓之水平。”4.见“中準”。
中拙[ zhōng zhuō ]
中主与拙匠。指平庸的人。
中赀[ zhōng zī ]
见“中訾”。
中资[ zhōng zī ]
指中国大陆地区的资金。
中子[ zhōng zǐ ]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一,质量约和质子相等。不带电,单独存在的中子容易进入原子核,可以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中子弹[ zhōng zǐ dàn ]
也叫增强辐射弹。一种小型氢弹。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相对减弱。爆炸时释放出大量高能中子,中子辐射强度约为同当量的一般核武器的十倍。中子进入人体后,能破坏细胞组织,使人死亡。中子的穿透能力强,在有效范围内可以穿透坦克的钢甲和钢筋水泥建筑物的厚壁,杀伤其中的人员。同时可大幅度减少非直接攻击目标的连带毁伤。通常作战术核武器使用。
中子星[ zhōng zǐ xīng ]
中子态的恒星,由质量相当大的恒星演变而成的致密天体。自转速度很快,周期性地发射出脉冲辐射。
中訾[ zhōng zī ]
1.亦作“中貲”。谓资产达到豪富的数额。2.泛指富有。
中驺[ zhōng zōu ]
宫中骑士。
中足[ zhōng zú ]
中等的马。
中卒[ zhōng zú ]
中军的兵卒。
中罪[ zhōng zuì ]
1.介于轻罪与重罪之间的罪行。《周礼·秋官·司圜》:“中罪,二年而舍。”《汉书·贾谊传》:“其有中罪者,闻命而自弛。”颜师古 注:“中罪,非大非小也。”2.指犯中罪的人。汉 仲长统《损益篇》:“髠笞不足以惩中罪,安得不至於死哉!”
中尊[ zhōng zūn ]
1.亦作“中樽”。亦作“中罇”。古代中等容量的酒器。2.中等的酒。详“上尊”。3.泛指酒。4.位于中央的佛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