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质人[ zhì rén ]
古代官名。执掌评估市场物价等事。《周礼·地官·质人》:“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贾公彦 疏:“此质人若今市平準,故掌成市之货贿已下之事……古人会聚买卖,止为平物而来,质人主为平定之。则有常估,不得妄为贵贱也。”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质人’就是管理市场的经纪人,由他制发买卖的契券。”
质仁[ zhì rén ]
质朴仁爱。
质色[ zhì sè ]
出示,剖之得白璧焉。
质沙[ zhì shā ]
古国名。又称 宿沙。
质身[ zhì shēn ]
典押人身。
质实[ zhì shí ]
1.质朴诚实。2.平直而拘于事实。3.根据事实。
质誓[ zhì shì ]
盟誓。《左传·昭公十六年》:“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杜预 注:“质,盟信也。”
质数[ zhì shù ]
素数的曾称。
质孙[ zhì sūn ]
蒙语jisun译音。意为颜色。
质体[ zhì tǐ ]
体质;形体。
质文[ zhì wén ]
1.谓其资质具有文德。2.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3.质朴与华美。
质问[ zhì wèn ]
依据事实问明是非;责问:提出~。
质物[ zhì wù ]
用作抵押的东西。宋 洪迈《夷坚志补·雪香失钗》:“乐平 东关民 张五郎,淳熙 七年,姻戚从假质物,付以一金釵,过期不及,张 自出钱往赎。”《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凡质物值钱者,纔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
质象[ zhì xiàng ]
犹形体。
质行[ zhì xíng ]
谓品行诚朴。
质学[ zhì xué ]
1.品质学识。2.旧称化学。
质询[ zhì xún ]
质疑询问。
质押[ zhì yā ]
也叫质权。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该动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得到优先受偿的权利。分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可以设定权利质押的有汇票、支票、股票、存款单、提单、仓单等。
质言[ zhì yán ]
1.如实而言;直言。2.质朴的言语。
质验[ zhì yàn ]
验证;勘验。
质野[ zhì yě ]
语本《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后用“质野”形容质朴鄙俗。
质疑辨惑[ zhì yí biàn huò ]
指提出疑问,请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质用[ zhì yòng ]
指体质、精力。
质伛影曲[ zhì yǔ yǐng qū ]
身体伛偻影子也就弯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质约[ zhì yuē ]
质朴俭约。
质照[ zhì zhào ]
凭证,明证。
质正[ zhì zhèng ]
1.品质正直。2.质询,就正。3.辨明。
质证[ zhì zhèng ]
诉讼中,在法庭上对证人证言进一步提出问题,要求证人作进一步的陈述,以解除疑义,确认证言的证明作用:当面~。
质直[ zhì zhí ]
质朴正直。
质状[ zhì zhuàng ]
形状;体态。
质子[ zhì zǐ ]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一,带正电,所带电量和电子相等,质量为电子的1836倍。各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不同。
质子军[ zhì zǐ jūn ]
元 代军队名。为了防止藩属及将领的叛变,而召其子弟组编成军,以便挟制。
郅偈[ zhì jì ]
旗竿矗立貌。
郅治[ zhì zhì ]
大治。清 王韬《制战舰》:“然 中国 向以文德致郅治之隆,武功非其所尚。”清 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若果摩厉京员,俾与外员互为出入,正所以疏通京员也。京外两途,无扞格不通之患,而后郅治可期矣。”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利此餘年,尽我天职,前途当发曙光,导吾民于光华郅治之运。”
峙积[ zhì jī ]
积储。峙,通“庤”。
峙立[ zhì lì ]
耸立。
庢沓[ zhì tà ]
受阻碍而涌起。
挃挃[ zhì zhì ]
割禾的声音。
栉比[ zhì bǐ ]
像梳子齿那样密密地排着:鳞次~。厂房~。
栉比鳞差[ zhì bǐ lín chà ]
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同“栉比鳞次”。
栉比鳞次[ zhì bǐ lín cì ]
见〖鳞次栉比〗。
栉比鳞臻[ zhì bǐ lín zhēn ]
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同“栉比鳞次”。
栉齿[ zhì chǐ ]
梳篦的齿。形容排列密集。
栉珥[ zhì ěr ]
梳篦和耳饰。泛指头饰。唐 韩愈《吊武侍御所画佛文》:“御史 武君 当年丧其配,歛其遗服櫛珥,鞶帨于篋。”宋 曾巩《亡妻宜兴县君文柔晁氏墓志铭》:“仁孝慈恕,人有所不能及,於櫛珥衣服,亲属人所无,輒推与之,不待己足。”
栉发[ zhì fà ]
1.梳理头发。《淮南子·兵略训》:“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櫛髮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方之櫛髮,则所利者众,比於割疽,则所全者大,是以灸刺惨痛而不可止者以痊病也。”清 葆光子《物妖志·白蛇》:“苏州 府学前,居民小 奚,以櫛髮折枝为业。”2.古代成年人栉发。因以借指年长。元 倪瓒《萧闲道馆听袁南宫弹琴是日风雨萧然有感而作》诗:“弱龄陪清讌,櫛髮想垂髫。相见日以老,离居梦且遥。”
栉风沐雨[ zhì fēng mù yǔ ]
也说沐雨栉风。《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意思是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栉:梳头发。沐:洗头。
栉风酾雨[ zhì fēng shī yǔ ]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劳苦。同“栉风沐雨”。
栉工[ zhì gōng ]
旧时称专替人梳头理发的人。
栉垢爬痒[ zhì gòu pá yǎng ]
去脏抓痒。比喻清除邪恶。
栉笄[ zhì jī ]
用制栉之木所制的笄。古代女子服丧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