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壮猷[ zhuàng yóu ]
宏大的谋略。语出《诗·小雅·采芑》:“方叔 元老,克壮其犹。”郑玄 笺:“犹,谋也;谋,兵谋也。”朱熹 注:“犹,谋也;言 方叔 虽老,而谋则壮也。”南朝 陈 徐陵《让左仆射初表》:“气怀沉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廷亲贤,并见壮猷,皆宜左执。”宋 苏舜钦《上孔待制书》:“阁下方以盛年壮猷,将康济天下,而良助犹鲜,诚可憮然。”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七》:“何谓‘壮猷’?非常之策。陈汤 不奏於公卿,破格之功。班超 不谋於从事,出奇冒险。不拘文法、不顾利害者是也。”
壮语[ zhuàng yǔ ]
形容人的言语很豪壮。
壮月[ zhuàng yuè ]
指农历八月。
壮志[ zhuàng zhì ]
伟大的志向:雄心~。~凌云。~未酬。
壮志凌云[ zhuàng zhì líng yún ]
形容理想宏伟远大。凌云:直上云霄。
壮制[ zhuàng zhì ]
宏伟的制作。
壮卒[ zhuàng zú ]
勇猛的士兵。
壮族[ zhuàng zú ]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1 556万(1990年),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在云南、广东、湖南、贵州等省。有本民族语言,兼通汉语文,1949年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各级自治地方。
状牒[ zhuàng dié ]
1.呈报的公文。2.诉讼的呈文。
状儿[ zhuàng ér ]
状子。
状副[ zhuàng fù ]
状牒的副本。
状告[ zhuàng gào ]
递状控告。京剧《猎虎记》第七场:“状告 解珍、解宝 为了何事?”
状候[ zhuàng hòu ]
1.情况,状态。2.指症状,症候。
状结[ zhuàng jié ]
供词。
状况[ zhuàng kuàng ]
情形:经济~。健康~。
状类[ zhuàng lèi ]
1.形似。2.形状和种类。
状皃[ zhuàng mào ]
见“状貌”。
状貌[ zhuàng mào ]
形状外貌。
状铺[ zhuàng pù ]
官方设置的替诉讼人起草状子的办事机构。
状容[ zhuàng róng ]
犹形态。
状首[ zhuàng shǒu ]
即状头。
状物[ zhuàng wù ]
描绘事物。
状写[ zhuàng xiě ]
描绘。
状语[ zhuàng yǔ ]
动词、形容词前边的表示状态、程度、时间、处所等等的修饰成分。形容词、副词、时间词、处所词都可以做状语。例如“你仔细看”的“仔细”(状态),“天很热”的“很”(程度),“我前天来的”的“前天”(时间),“你这儿坐”的“这儿”(处所)。状语有时候可以放在主语前边,例如“昨天我没有出门”的“昨天”,“忽然他对我笑了笑”的“忽然”。
状元筹[ zhuàng yuán chóu ]
一种赌具。用牙或骨、竹为筹,最大者为状元,为六十四注;其次为榜眼、探花,各三十二注;最小为秀才,只一注;用六骰卜彩,视所掷筹的得失,局毕计筹,以所得多少分胜负。参阅 清 金学诗《牧猪闲话》。
状元红[ zhuàng yuán hóng ]
1.果名。荔枝之一种。2.花名。牡丹之一种。3.酒名。
状元花[ zhuàng yuán huā ]
梅花的别称。
状元令[ zhuàng yuán lìng ]
酒令的一种。
状字[ zhuàng zì ]
即副词。
幢葆[ zhuàng bǎo ]
幢幡羽葆。犹幡盖。
幢队[ zhuàng duì ]
军前执旗先导的队伍。
幢幡[ chuáng fān ]
1.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2.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于佛寺或道场之前。分言之则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
幢盖[ zhuàng gài ]
1.赤幢和曲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因亦用以称刺史、郡守。语出《晋书·马隆传》:“詔曰:隆 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进以显秩,殊以幢盖之制。”李善 注:“幢盖,将军刺史之仪也。”唐 刘长卿《酬滁州李十六使君见赠》诗:“幢盖方临郡,柴荆忝作邻。”2.供神佛的幢幡伞盖。唐 康骈《剧谈录·真身》:“坊市以繒綵结为龙凤象马之形,纸竹作僧佛鬼神之状、幡花幢盖之属。”五代 齐己《升天行》:“驱青鸞,驾白凤,幢盖飘飘入冷空,天风瑟瑟星河动。”
幢竿[ zhuàng gān ]
旗竿。
幢麾[ zhuàng huī ]
旌旗仪仗之类。
幢戟[ zhuàng jǐ ]
旌旗和戈戟。泛指仪卫。
幢将[ zhuàng jiāng ]
六朝时武职名。禁卫军将领。《魏书·来大干传》:“迁内幢将,典宿卫禁旅。”《北史·魏阴平王烈传》:“道子 子 洛,位羽林幢将。”《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加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领内都幢将。”胡三省 注:“百人为幢,幢有帅,柔然 之法也。魏 幢将主三郎卫士、直宿禁中者,自侍中已下、中散已上皆统之。”
幢节[ zhuàng jié ]
1.旗帜仪仗。2.旌旗和符节。
幢络[ zhuàng luò ]
古代车上的帷饰,由油幢、丝绳络网、绣锦络带等组成。
幢旗[ zhuàng qí ]
旌旗。
幢棨[ chuáng qǐ ]
旌旗和棨戟。古代大将之车建矛戟幢麾。用以泛指仪仗。
幢容[ zhuàng róng ]
车帷。
幢相[ zhuàng xiāng ]
佛幢。
幢校[ zhuàng xiào ]
指所属的部队。
幢牙[ chuáng yá ]
将帅的大旗。
幢翳[ zhuàng yì ]
古时用羽毛装饰的车盖。
幢主[ zhuàng zhǔ ]
1.南北朝 及 隋 的武官。负责宿卫或统兵。始于 刘宋 末年。官品代有不同,北周 为七品,北齐 及 隋 为从九品。《宋书·竟陵王诞传》:“诞 幢主 公孙安期 率兵队出降。”《梁书·陈伯之传》:“郢城 平,高祖 得 伯之 幢主 苏隆之。”《旧唐书·音乐志四》:“魏 推幢主,周 赠司空。”参阅《通典·职官二十》、王仲荦《北周六典》卷十。2.出资建立经幢的人。《金石萃编·唐二六·康玢书经幢》:“幢主 臻 妻 冯翊 雷氏、臻 兄 秀同、弟 秀成。”
幢幢[ zhuàng zhuàng [ chuáng chuáng ]]
[ zhuàng zhuàng ]〈量〉房屋一座座叫一幢幢。[ chuáng chuáng ]〈形〉形容影子摇晃。
撞车[ zhuàng chē ]
1.车辆相撞:~事故。2.比喻互相矛盾;互相冲突:安排不周,两个会~了。
撞城[ zhuàng chéng ]
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