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雉门车[ zhì mén chē ]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萧广济《孝子传》:“萧芝 至孝,除尚书郎,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入门,飞鸣车侧。”因以“雉门车”指郎官之车。唐 钱起《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诗:“主人熊軾任,归客雉门车。”亦省作“雉车”。唐 杨巨源《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诗:“此地从头白,经年望雉车。”唐 杨巨源《送殷员外使北蕃》诗:“努力黄云北,仙曹有雉车。”参见“雉门”。
雉埤[ zhì pí ]
城上短墙。
雉翘[ zhì qiào ]
雉尾部的长羽。
雉裘[ zhì qiú ]
见“雉头裘”。
雉乳[ zhì rǔ ]
谓地方官施行仁政,德及禽鸟。乳,繁殖。典出《后汉书·鲁恭传》:“建初 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 中牟。河南 尹 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 肥亲 往廉之。恭 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 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 瞿然而起,与 恭 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 安。”唐 王维《送方城韦明府》诗:“使车听雉乳,县鼓应鸡鸣。”
雉扇[ zhì shàn ]
见“雉尾扇”。
雉省[ zhì shěng ]
指尚书省。宋 梅尧臣《次韵王舍人忆省中小桃寄江学士》:“凤池人忆去年艷,雉省客无今日狂。”参见“雉门车”。
雉随[ zhì suí ]
指雉随 晋 孝子 萧芝 上朝、下朝事。
雉坛[ zhì tán ]
指结交拜盟之祭坛。拜盟以雉,取忠信之义。语本《仪礼·士相见礼》:“士相见之礼,挚,冬用雉。”郑玄 注:“士挚用雉者,取其耿介,交有时,别有伦也。雉必用死者,为其不可生服也。”清 王夫之《六十初度答徐蔚子启》:“拜登不言颜甲,念雉坛之存者几人。”
雉头[ zhì tóu ]
见“雉头裘”。
雉头狐腋[ zhì tóu hú yè ]
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着讲究,生活奢侈。
雉头裘[ zhì tóu qiú ]
以雉头羽毛织成之裘。借指奇装异服。
雉兔[ zhì tù ]
野鸡和兔子。亦指猎取野鸡和兔子。
雉尾[ zhì wěi ]
1.见“雉尾扇”。2.雉尾部之长羽。
雉尾藏[ zhì wěi cáng ]
比喻不能完全隐藏。
雉尾莼[ zhì wěi chún ]
初生的蓴菜。
雉尾炬[ zhì wěi jù ]
古时火攻用的一种兵器。《梁书·羊侃传》:“贼为尖顶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 作雉尾炬,施铁鏃,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掷雉尾炬焚其舰。”胡三省 注:“雉尾炬,束草之一头,施铁鏃,草尾则散开如雉尾然,爇火以投敌。”
雉尾扇[ zhì wěi shàn ]
古代帝王仪仗用具之一。
雉姁[ zhì xū ]
指 汉高祖 后 吕雉。
雉驯[ zhì xùn ]
谓地方官施行仁政,泽及禽鸟。
雉噫[ zhì yī ]
歌叹之声。
雉宇[ zhì yǔ ]
指帝都的城郭。
雉羽[ zhì yǔ ]
1.雉的羽毛。色泽鲜艳,古人服饰仪仗常用以为饰。2.指代仪仗。
雉贽[ zhì zhì ]
古代士朝见天子或士与士相见时执雉为贽。见《书·舜典》、《礼记·曲礼下》、《仪礼·士相见礼》及其注疏。后遂指拜访、相见时所持赠之礼品。
雉雉[ zhì zhì ]
杂陈貌。
雉子[ zhì zǐ ]
幼雉。
[zhì]
1.鸟,外形像鸡,雄的尾巴长,羽毛美丽,多为赤铜色或深绿色,有光泽,雌的尾巴稍短,灰褐色。善走,不能久飞。种类很多,都是珍禽,如血雉、长尾雉等。通称野鸡,有的地区叫山鸡。2.古代城墙长三丈高一丈叫一雉。
墆积[ dì jī ]
贮积。
墆霓[ dì ní ]
高貌。
墆翳[ dì yì ]
隐蔽貌。
墆鬻[ dì yù ]
谓囤积并待价卖出。
瘈狗[ zhì gǒu ]
1.疯狗。《左传·襄公十七年》:“国人逐瘈狗。瘈狗入於 华臣氏,国人从之。”陆德明 释文:“《字林》作狾……狂犬也。”清 钱谦益《义冢碑铭》:“白骨榰柱,青燐断续,瘈狗昼嘷,饥乌夜啄。”梁启超《新罗马》第二出:“你的威风,好像瘈狗儿恐吓群盲。”2.指暴乱之人。唐 刘禹锡《讯甿》:“今尔曹之来也,欣欣然似恐后者,其闻有劳徠之簿歟,蠲復之条歟,振赡之格歟,硕鼠亡歟,瘈狗逐歟?”
瘈瘲[ chì zòng ]
筋脉痉挛。
踬硋[ zhì ài ]
亦作“躓碍”。使人绊跌的障碍。
踬碍[ zhì ài ]
见“躓硋”。
踬弊[ zhì bì ]
颠沛困顿。
踬踣[ zhì bó ]
绊倒。比喻遭受挫折。
踬颠[ zhì diān ]
1.绊倒。2.引申为障碍。
踬垤[ zhì dié ]
语本古逸《尧戒》诗:“战战慄慄,日谨一日,人莫躓于山,而躓于垤。”比喻稍不经意,便遭蹉跌。
踬顿[ zhì dùn ]
1.失足跌倒。2.指倒毙。3.谓处境困难。4.挫辱。
踬阂[ zhì hé ]
踬碍。
踬蹶[ zhì juě ]
绊倒。比喻遭受挫折而失败。
踬仆[ zhì pū ]
跌倒。
踬士[ zhì shì ]
不得意的士人。
踬躅[ zhì zhú ]
踯躅,徘徊。
踬字[ zhì zì ]
谓背诵不流利,出现停顿或漏字。
瀄汩[ zhì gǔ ]
1.水流激荡貌。2.疾行貌。
駤戾[ zhì lì ]
蛮横凶暴。
擿辨[ tī biàn ]
剔抉辨明。
擿谶[ tī chèn ]
指陈谶书。《文选·张衡<思玄赋>》:“嬴 擿讖而戒 胡 兮,备诸外而发内。”旧注引《秦语》:“秦 三十二年,燕 人 卢生 奏籙图曰:‘亡 秦 者,胡 也。’始皇 乃使将军 蒙恬 将兵三十万,北击 胡,取 河 南地,遂筑长城以为塞。”张铣 注:“擿,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