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撞冲[ zhuàng chōng ]
冲撞。
撞舂[ zhuàng chōng ]
撞击;冲击。
撞捣[ zhuàng dǎo ]
捣击。
撞跌[ zhuàng diē ]
1.撞头跺脚。形容悲痛不能自制。2.碰触而跌落。
撞钉子[ zhuàng dīng zi ]
喻冒险。
撞挏[ zhuàng dòng ]
搅拌。
撞府冲州[ zhuàng fǔ chōng zhōu ]
犹言走江湖,跑码头。也形容经历丰富,见过世面。
撞坏[ zhuàng huài ]
击毁。《晋书·陆纳传》:“时 会稽王 道子 以少年专政,委任羣小,纳 望闕而叹曰:‘好家居,纤儿欲撞坏之邪!’”清 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诗之二:“閫外逍遥多老将,家居撞坏总纤儿。”
撞祸[ zhuàng huò ]
闯祸,惹事生非。
撞见[ zhuàng jiàn ]
碰见。
撞郎[ zhuàng láng ]
《后汉书·锺离意传》:“﹝ 明帝 ﹞尝以事怒郎 药崧,以杖撞之…… 崧 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帝赦之。”后以“撞郎”为直臣的典故。
撞六市[ zhuàng liù shì ]
旧指恶少合伙诈骗劫掠,横行霸道。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恶少打行盛于 苏州,昔年抚臺 翁大立 几被害。此风沿入 松,以至 万历 庚辰后尤甚。又名‘撞六市’。分列某处某班,肆行强横。有瞷乡人持物入城,设计誑骗至深广之处半骗半夺者;有同赴官理讼,为仇家赂集。驾祸扛打而其人无所控诉者;有白昼偷捵,地方结扭送官,适遇党与救解脱去,反受侮虐,如俗所称炒盐荳者。诸如此类,不可殫述。”
撞鹿[ zhuàng lù ]
形容激动时心头乱跳。
撞门红[ zhuàng mén hóng ]
求见入门时给守门者的赏钱。
撞门酒[ zhuàng mén jiǔ ]
旧时婚礼迎娶时男家所送的礼酒。
撞蠓子[ zhuàng měng zǐ ]
犹撞骗。
撞命郎[ zhuàng mìng láng ]
西夏 军队中以勇敢善战的 汉 人组成的前锋敢死队。
撞末[ zhuàng mò ]
爬杆。杂技的一种。
撞木[ zhuàng mù ]
1.敲击钟磬之木。2.撞车上的部件。
撞破[ zhuàng pò ]
1.击破。《北史·鲜于世荣传》:“周武帝 入 代,送玛瑙酒钟与之,得便撞破。”《水浒传》第八八回:“你 宋 兵中,可选大将七员……撞破 辽 兵皂旗七门。”2.揭穿。《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的东人﹞见 崔寧 从 湘潭 路上来,一路尾着 崔寧 到家,正见 秀秀 坐在柜身子里,便撞破他们道:‘崔大夫,多时不见,你却在这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我知道他要当东西,不好去撞破他,远远的躲着偷看。”
置之弗论[ zhì zhī fú lùn ]
之:代词,它;弗:不。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形容毫不关心。
置之高阁[ zhì zhī gāo gé ]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置之死地而后生[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置质[ zhì zhì ]
1.犹委质。谓臣下向君主呈献礼物,以示献身。质,通“贄”。《吕氏春秋·执一》:“今日置质为臣,其主安重?今日释璽辞官,其主安轻?”高诱 注:“置,犹委也。”《荀子·大略》“错质之臣”唐 杨倞 注:“置质,犹言委质也。”2.派遣人质作担保,以示信守盟约或臣服。《史记·六国年表》:“矫称蠭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汉书·西域传赞》:“其大国 莎车、于闐 之属,数遣使置质於 汉,愿请属都护。”
置重[ zhì zhòng ]
侧重;着重。
置诸度外[ zhì zhū dù wài ]
置:放;度:打算。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放在心上。
置诸高阁[ zhì zhū gāo gé ]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置锥[ zhì zhuī ]
见“置锥之地”。
置锥之地[ zhì zhuī zhī dì ]
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
锧鈇[ zhì fū ]
亦作“鑕斧”。古代斩人的刑具。锧为砧板,鈇即斧。
锧斧[ zhì fǔ ]
见“鑕鈇”。
锧笮[ zhì zé ]
斧和凿。古代腰斩和黥刑的刑具。笮,通“凿”。
雉场[ zhì chǎng ]
围猎雉的场地。
雉车[ zhì chē ]
见“雉门车”。
雉城[ zhì chéng ]
犹雉堞。
雉窜[ zhì cuàn ]
1.比喻情急乱窜。2.雉受惊扰而逃窜时常藏头露尾,因亦比喻不能自圆其说。
雉堞[ zhì dié ]
古代在城墙上面修筑的矮而短的墙,守城的人可借以掩护自己。
雉伏[ zhì fú ]
比喻藏身。
雉伏鼠窜[ zhì fú shǔ cuàn ]
指恐惧地躲藏,惊慌地逃窜。
雉膏[ zhì gāo ]
肥美的野鸡肉。
雉雊[ zhì gòu ]
1.雉鸣叫。2.语本《书·高宗肜日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孔传:“耳不聪之异。”孔颖达疏:“雉乃野鸟,不应入室,今乃入宗庙之内,升鼎耳而鸣。
雉鸡[ zhì jī ]
雉,野鸡。
雉妓[ zhì jì ]
旧称下等妓女。
雉涧[ zhì jiàn ]
山谷名。相传 南朝 梁 罗子锺 埋葬此处,化而为雉,故名。
雉经[ zhì jīng ]
自缢。雉,通“絼”。《国语·晋语二》:“驪姬 退,申生 乃雉经於 新城 之庙。”《礼记·檀弓上》“再拜稽首乃卒”汉 郑玄 注:“既告 狐突,乃雉经。”孔颖达 疏:“雉,牛鼻绳也。申生 以牛绳自縊而死也。”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强者鹿鋌,弱者雉经。”《花月痕》第四四回:“一霎火光秽除蝉蜕,廿年孽债魂断雉经。”
雉库[ zhì kù ]
雉门及库门。泛指宫阙。
雉楼[ zhì lóu ]
城楼。
雉卢[ zhì lú ]
1.古代摴蒱戏五种采色中的两种。2.代指博戏。
雉媒[ zhì méi ]
为猎人所驯养用以诱捕野雉的雉。
雉门[ zhì mén ]
1.古代诸侯之宫门名。一说天子之宫门名。2.借指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