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宗贯[ zōng guàn ]
贯串其间的主旨。
宗国[ zōng guó ]
古文言词,指同姓诸侯国,因与天子同宗,为其支庶,故称。
宗豪[ zōng háo ]
大姓的首领。
宗后[ zōng hòu ]
指宗子。
宗会[ zōng huì ]
总和,集大成。
宗极[ zōng jí ]
1.至高无上。2.引申指至理,根源。
宗籍[ zōng jí ]
1.皇族的谱牒。2.指宗室的身份。
宗稷[ zōng jì ]
宗庙社稷。古代亦常用以代表国家政权。
宗家[ zōng jiā ]
1.同族,本家。2.用于称同姓。
宗匠[ zōng jiàng ]
在学术或艺术上有重大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词家~。一代~。
宗教[ zōng jiào ]
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现实世界在人们意识里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等,把希望寄托于“天国”或“来世”。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社会文化历史现象。在原始社会里,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理解,便产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形成了最初的宗教。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常常利用宗教为其统治服务。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中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五大宗教。
宗教剧[ zōng jiào jù ]
欧洲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传宗教观点的戏剧。包括奇迹剧、神秘剧、道德剧等。一般由宗教团体主持演出,有时作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
宗杰[ zōng jié ]
宗族中才能杰出者。
宗老[ zōng lǎo ]
同族的老长辈。
宗类[ zōng lèi ]
1.同一种类。2.宗族,族人。
宗令[ zōng lìng ]
清 代宗人府的负责长官。掌皇族属籍等事。详“宗人府”。
宗门[ zōng mén ]
1.宗族;同族。2.佛教语。禅宗的自称,而称其他各宗为“教门”。3.指本门教派。
宗庙[ zōng miào ]
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处所。
宗母[ zōng mǔ ]
指母系社会中的氏族首领。
宗孽[ zōng niè ]
嫡子与庶子。
宗派[ zōng pài ]
1.政治、学术、宗教方面的自成一派而和别派对立的集团(今多用于贬义):~活动。2.宗族的分支。
宗派主义[ zōng pài zhǔ yì ]
从宗派利益出发处理内外关系的错误的思想作风,特点是思想狭隘,只顾小集团的利益,好闹独立性和做无原则的派系斗争等。
宗戚[ zōng qī ]
泛称皇室亲族。《宋书·臧质传》:“丞相臣 义宣,育悊台鉉,拊声联服,定主勤王之业,勋越乎 齐 晋;宗戚懿亲之寄,望崇於 鲁 卫。”南朝 梁 沉约《赦诏》:“至於股肱宗戚,情委特隆。”《南齐书·鄱阳王锵传》:“臣 鸞 於宗戚最长,且受寄先帝,臣等年皆尚少,朝庭之干,唯 鸞 一人,愿陛下无以为虑。”
宗亲[ zōng qīn ]
同宗的亲属。
宗卿[ zōng qīng ]
1.与国君同宗之大臣。《左传·成公十四年》:“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国又以为请,不许,将亡。虽恶之,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杜预 注:“同姓之卿。”《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吾子为 鲁 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2.宗正寺卿的省称。唐 杜甫《别李义》诗:“丈人领宗卿,肃睦古制敦。”仇兆鳌 注:“《唐书》:宗正寺卿一人,从三品,掌天子族亲属籍,以辨昭穆。”3.泛称朝廷中掌礼仪、祭祀、宗庙之长官。南朝 梁 陆倕《为王光禄转太常让表》:“故拜命无辞,受爵不让,况宗卿清重,歷选所难。”宋 苏轼《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备员西学,已愧空疎;易职东班,尤惊忝冒。遂领宗卿之事,併为儒者之荣。”
宗让[ zōng ràng ]
尊敬谦让。
宗人令[ zōng rén lìng ]
明 代宗人府的负责长官。掌皇族属籍等事。详“宗人府”。
宗尚[ zōng shàng ]
推崇;效法。
宗社[ zōng shè ]
宗庙和社稷,泛指国家。
宗社党[ zōng shè dǎng ]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 朝皇族中的顽固分子 良弼、溥伟、铁良 等结成集团,反对 清 帝退位及与革命政府议和,企图保存 清 皇朝的统治,被称为“宗社党”。
宗神[ zōng shén ]
祖先。因其供于宗庙,故称。
宗生[ zōng shēng ]
1.犹丛生。同种类植物密集生在一起。晋 左思《吴都赋》:“楠榴之木,相思之树,宗生高冈,族茂幽阜,擢本千寻,垂荫万亩。”唐 杜甫《种莴苣》诗:“野莧迷汝来,宗生实於此。”2.出身皇族的考生。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宗室应试之始》:“本朝宗室,许应科举入仕途…… 郑 世子 载堉,於 万歷 二十二年条奏七事,俱为宗藩应试臚列。一令奉国中尉以下,尽同民生赴考入学,一宗生旧有考校换授之议,第四品以上,难改他官。”
宗圣[ zōng shèng ]
见“宗圣公”。
宗圣公[ zōng shèng gōng ]
元 至顺 元年对 曾子 追加的封号。《元史·文宗纪三》:“戊申,加封…… 颜子 兖国復圣公,曾子 郕国宗圣公,子思 沂国述圣公,孟子 邹国亚圣公。”清 曾国藩《送唐先生南归序》:“吾家 宗圣公 传之 子思、孟子,号为正宗。”后人省称“宗圣”。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史记孔子世家后识语》:“文宗 至顺 元年,加号 颜子 復圣,曾子 宗圣,子思 述圣,孟子 亚圣。”
宗圣侯[ zōng shèng hòu ]
三国 魏 对 孔子 后代 孔羡 的封号,后衍袭。
宗师[ zōng shī ]
指在思想或学术上受人尊崇而可奉为楷模的人:一代~。
宗祏[ zōng shí ]
1.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亦借指宗庙,宗祠。《左传·庄公十四年》:“﹝ 原繁 ﹞对曰:‘先君 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孔颖达 疏:“宗祏者,虑有非常火灾,於庙之北壁内为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则出而祭之,既祭纳於石室。”南朝 陈 沉初明《陈武帝哀策文》:“铭功德於旂常,被徽音於鐘石,迴天仪於清庙,附祖考而来格,播茂实与英声,鬱氛氲於宗祏。”《新唐书·高郢传》:“代宗 为太后营 章敬寺,郢 以白衣上书諫曰:‘……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殫万人之力,邀一切之报,其为不可亦明矣。’”明 胡翰《明义士墓表》:“当寇发难时,巨族寒畯男女,扶携走道上,以脱一旦之命。不顾宗祏,弃骨肉者,里相比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段氏》:“怀 问母,始知其故。曰:‘既属两姓,各有宗祏,何必在此承人百亩田哉!’”2.引申指朝廷,国家。《明史·奸臣传序》:“然小人世所恒有,不容概被以奸名。必其窃弄权柄,搆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跡俱恶,终身阴贼者,始加以恶名而不敢辞。”
宗士[ zōng shì ]
北魏 时官名。宗师的僚属。《魏书·京兆王叉传》:“懌 入,遇 叉 於 含章殿 后,欲入 徽章东阁,叉 厉声不听。懌 曰:‘汝欲反邪?’叉 曰:‘元叉 不反,正欲缚反人。’叉 命宗士及直斋等三十人执 懌 衣袂,将入 含章东省,使数十人防守之。”《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元年》引其文,胡三省 注云:“魏 置宗师,宗士其属也。”
宗氏[ zōng shì ]
同族,宗族。《左传·定公四年》:“殷 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 周公,用即命于 周。”《后汉书·苏竟传》:“王氏 虽乘閒偷篡,而终婴大戮,支分体解,宗氏屠灭。”
宗事[ zōng shì ]
1.宗庙之事;宗族之事。2.尊崇奉侍。
宗室[ zōng shì ]
帝王的宗族。
宗守[ zōng shǒu ]
宗庙所在。指国家政权。
宗塾[ zōng shú ]
教育宗室子弟的学塾。
宗庶[ zōng shù ]
宗子和庶子。
宗司[ zōng sī ]
执掌王室祭祀与礼仪者。《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公子荆 之母嬖,将以为夫人,使宗人 衅夏 献其礼,对曰:‘无之。’公怒曰:‘女为宗司,立夫人,国之大礼也。何故无之?’”明 陈霆《两山墨谈》卷五:“周 自 文王 之世,周公 职内而主宗司之任。”
宗祀[ zōng sì ]
1.谓对祖宗的祭祀。2.泛指各种祭祀。
宗嗣[ zōng sì ]
宗族继承人;子孙后代。
宗孙[ zōng sūn ]
同族的孙辈。
宗祧[ zōng tiāo ]
宗庙。也指家族相传的世系。祧(tiāo)。
宗统[ zōng tǒng ]
宗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