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撤防[ chè fáng ]
撤除防御的军队和工事。
撤废[ chè fèi ]
废除。
撤根到底[ chè gēn dào dǐ ]
挖根揭底。
撤坏[ chè huài ]
拆毁。
撤换[ chè huàn ]
撤去原有的,换上另外的(人或物):~人选。木料糟了的都得~。
撤回[ chè huí ]
1.使驻在外面的人员回来:~军队。~代表。2.收回(发出去的文件等):~提案。
撤毁[ chè huǐ ]
拆毁。
撤火[ chè huǒ ]
1.撤去炉火。如:天气渐暖,该撤火了。2.方言。畏惧,怯懦。
撤棘[ chè jí ]
科举时代称考试工作结束。因放榜日关闭贡院,并于门口设置荆棘,以防落第者闯入喧闹,放榜后始撤去,故称。
撤警[ chè jǐng ]
撤去警备的军队。
撤酒[ chè jiǔ ]
撤去酒席。
撤军[ chè jūn ]
撤回军队。
不堤防[ bù dī fáng ]
犹言不料。
不迪[ bù dí ]
1.不道。2.不遵循。
不抵事[ bù dǐ shì ]
方言。不管用,没有用。
不点实[ bù diǎn shí ]
不着实。
不吊[ bù diào ]
1.谓不为天所哀悯庇祐。2.不吊丧。
不调[ bù tiáo ]
1.不协调。《汉书·元帝纪》:“阴阳不调,黎民饥寒。”《后汉书·章帝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饉屡臻。”2.特指音调不和谐。《韩非子·难三》:“且 中期 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 之任也。”《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3.与人合不来。《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王逸 注:“调,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见憎於众也。”4.未得升迁。《汉书·张安世传》:“有郎功高不调。”颜师古 注:“调,选也。”5.犹言不才。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时京城不调少年相效,谓之拍弹。”宋 王禹偁《谢赐侄男大理评事表》:“伏以法寺美官,圣朝好爵,凡云选授,必择器能。岂期不调之材,遽忝起家之命。”宋 范仲淹《与中舍书》:“如子弟不调,或在襄邑作过逃来,即发遣他去,恐相负累,请仔细相度。”
不调贴[ bù tiáo tiē ]
1.作梗,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2.不驯顺。
不掉[ bù diào ]
不振。
不迭[ bù dié ]
1.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急忙或来不及:跑~。忙~。后悔~。2.不停止:称赞~。叫苦~。
不钉点儿[ bù dīng diǎn er ]
方言。形容极小。
不顶事[ bù dǐng shì ]
不抵事。
不定[ bù dìng ]
1.不稳定;不安定:摇摆~。心神~。2.表示不肯定,后面常有表示疑问的词或肯定和否定相叠的词组:孩子~又跑哪儿去了。一天他~要问多少回。我下星期还~走不走。这场球赛~谁输谁赢呢!
不定方程[ bù dìng fāng chéng ]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方程,一般具有无数个解,如2x+y=9。
不定积分[ bù dìng jī fēn ]
微积分的重要概念。如果在区间i内,f′=f,那么函数f就称为f在区间i内的原函数。原函数的一般表达式f+c(c是任一常数)称为f的不定积分,记作∫fdx=f+c,并称f为被积函数,c为积分常数。
不懂眼[ bù dǒng yǎn ]
方言。不在行,没有眼力。
不动产[ bù dòng chǎn ]
不能移动的财产,指土地、房屋及附着于土地、房屋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如树木、水暖设备等)。
不动明王[ bù dòng míng wáng ]
梵名摩诃毗卢遮那。佛教密宗菩萨名。佛经中说他奉 大日如来 教令,作忿怒状,能够降伏一切邪魔。
不动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
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不毒不发[ bù dú bù fā ]
谓不受凌辱就不能发愤图强而有所成就。
不渎[ bù dú ]
不傲慢。
不赌时[ bù dǔ shí ]
同“不覩事”。元 无名氏《替杀妻》第一折:“不赌时搂抱在祭臺边,这婆娘色胆大如天,恰不怕柳外人瞧见。”
不睹是[ bù dǔ shì ]
昧心负义。
不端[ bù duān ]
不正派;不守规矩:行为~。
不段[ bù duàn ]
见“不毈”。
不断[ bù duàn ]
1.连续不间断:接连~。财源~。2.表示连续地:~努力,~进步。新生事物~涌现。
不断气[ bù duàn qì ]
形容连续不断。
不毈[ bù duàn ]
亦作“不段”。谓鸟卵孵育成雏。
不对[ bù duì ]
1.不正确;错误:数目~。他没有什么~的地方。2.不正常:那人神色有点儿~。一听口气~,连忙退了出来。3.不和睦;合不来:他们俩素来~。
不对当[ bù duì dāng ]
不走运。
不对头[ bù duì tóu ]
1.不合格的;有差错的;不令人满意的。2.不符合;不合拍。3.元孩听见他这些话,跟在区上开会那精神完全不对头。--赵树理《邪不压正》
不怼[ bù duì ]
不怨恨。《国语·周语上》:“事君者险而不懟,怨而不怒。”汉 王褒《洞箫赋》:“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陈云栖》:“见有少女在堂,年可十八九,姿容曼妙,目所未睹。夫人每思得一佳妇,俾子不懟,心动,因詰生平。”
不夺时[ bù duó shí ]
不失农时。
不恶[ bù è ]
谓不为恶声厉色。
不二法门[ bù èr fǎ mén ]
佛教用语,“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极端而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后用来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不二门[ bù èr mén ]
同“不二法门”。唐 姚合《寄不疑上人》诗:“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清 姚鼐《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诗:“异哉不二门,兼绍洞山统。”
不二色[ bù èr sè ]
指男子爱情专一。
不二味[ bù èr wèi ]
谓每餐只有一样菜。形容节俭。《左传·哀公元年》:“昔 闔庐 食不二味,居不重席。”
不贰[ bù èr ]
1.专一,无二心。《左传·昭公十三年》:“君苟有信,诸侯不贰,何患焉?”《楚辞·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 严续 ﹞为 元宗景 所知,两登相位,尽忠不贰。”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不过临时发布‘亲领’命令的施主却还有,只是已非善于索薪的骁将,而是天天‘画到’,未曾另谋生活的‘不贰之臣’了。”2.一律;没有差异。《管子·轻重乙》:“桓公 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管子 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贰,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固。’”《孟子·滕文公上》:“从 许子 之道,则市贾不贰。”3.不重复。参见“不贰过”。4.没有差错。贰,通“忒”。《荀子·天论》:“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五》:“贰当为貣,亦字之误也。貣与忒同。忒,差也。言所行皆顺乎道而不差,则天不能祸也。”《韩诗外传》卷三:“孔子 闻之曰:‘楚庄王 之霸,其有方矣。制节守职,反身不贰,其霸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