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不毂[ bù gǔ ]
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
不古[ bù gǔ ]
不淳朴;浇薄。
不谷[ bù gǔ ]
1.不得养;不得相养。《诗·小雅·小弁》:“民莫不穀,我独于罹。”郑玄 笺:“穀,养。天下之人无不父子相养者,我大子独不然,日以忧也。”《诗·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2.不善。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老子》:“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穀,一本作“轂”。《左传·僖公四年》:“齐侯 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史记·韩世家》:“不穀国虽小,已悉发之矣!”汉 刘向《说苑·正谏》:“庄王 曰:‘善,不穀知詘。’”3.不长五谷。《逸周书·文傅》:“土可犯,材可蓄,润溼不穀,树之竹,苇、莞、蒲。”穀,《汲冢周书》作“谷”。
不蛊[ bù gǔ ]
古谓不受邪气侵害。
不挂眼[ bù guà yǎn ]
不看在眼里。
不怪[ bù guài ]
1.不怪异。2.不责备;不埋怨。
不关[ bù guān ]
不牵涉;不涉及。
不关风[ bù guān fēng ]
关不住风,漏风。
不关紧要[ bù guān jǐn yào ]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不官[ bù guān ]
1.不担任官职。《礼记·学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 孔颖达 疏:“官谓分职在位者。”2.不任以官职。《荀子·王制》:“无能不官,无功不赏。” 三国 魏 曹操 《论吏士能行令》:“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3.非官方的。指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荀子·致士》:“凡流言、流説、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4.不到官府,犹言不自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照提》:“照提者,因举照中另提立名,除应奏官员之外,有逃亡不官者,四项。”
不管[ bù guǎn ]
1.不顾,不被相反的力量阻塞或阻止;无视不利的结果。2.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副词都总也等跟他呼应。
不管不顾[ bù guǎn bù gù ]
1.不照管:他对家里的事全都~。2.指人莽撞:他~地冲上去,抡起拳头就打。
不惯[ bù guàn ]
1.未经驯顺。2.不习惯。如:这地方天气太热,我实在过不惯。
不广[ bù guǎng ]
谓气度不大。
不归[ bù guī ]
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清 蒲松龄《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2.不归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不轨[ bù guǐ ]
指违反法纪或搞叛乱活动:~之徒。行为~。图谋~。
不果[ bù guǒ ]
1.没有成为事实;终于没有实行。2.不果决。3.果然。不,语助词。
不过[ bù guò ]
1.用在形容词性的词组或双音节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最高:再好~。最快~。乖巧~的孩子。2.指明范围,含有往小里或轻里说的意味;仅仅:当年她参军的时候~十七岁。他~念错一个字罢了。3.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儿,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病人精神还不错,~胃口不大好。
不过尔尔[ bù guò ěr ěr ]
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
不过如此[ bù guò rú cǐ ]
只是这样,谓并不怎么特出。
不含糊[ bù hán hu ]
1.2.3.4.5.6.不畏惧,不犹豫人家南征北战几十年,向来是不含糊的。7.8.9.出色要说他的水平,那可真是不含糊。
不寒而栗[ bù hán ér lì ]
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栗:发抖。
不好活[ bù hǎo huó ]
方言。犹言不好受,不痛快。
不好看[ bù hǎo kàn ]
1.不体面、不光采的。2.不优美的。
不好意思[ bù hǎo yì si ]
害羞;难为情:他被大伙儿说得~了。无功受禄,实在~。碍于情面而不便或不肯:虽然不大情愿,又~回绝。
不合[ bù hé ]
1.不符合:~手续。~时宜。2.不应该:早知如此,当初~叫他去。3.合不来;不和:性格~。
不合节[ bù hé jié ]
谓办事不顺当;不协调。
不和[ bù hé ]
不和睦:姑嫂~。感情~。
不护细行[ bù hù xì xíng ]
指不注意小节。
不华[ bù huá ]
不开花。华,同“花”。
不化[ bù huà ]
1.不变。2.不朽烂。
不怀[ bù huái ]
1.不安。2.不爱。3.不思念。4.不臣服。
不坏身[ bù huài shēn ]
佛教对诸佛菩萨无生无灭的法身之称。
不患[ bù huàn ]
不用担忧。《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为人子者,患不孝,不患无所。”宋 何薳《春渚纪闻·古声遗制》:“不患其器之朴拙,使人援弦促軫,想见太古自然之妙,然后为胜。”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一三:“这样一来,官兵一致的目的就达到了,军队就增加了绝大的战斗力,长期的残酷的战争就不患不能支持。”
不皇[ bù huáng ]
同“不遑”。来不及;没有时间。《左传·昭公七年》:“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恩君德?”杜预 注:“皇,暇也。”宋 曾巩《徐孺子祠堂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皇寧处。”
不偟[ bù huáng ]
同“不遑”。汉 扬雄《法言·君子》:“忠臣孝子,偟乎不偟。”李轨 注:“偟,暇。”
不遑枚举[ bù huáng méi jǔ ]
犹不胜枚举。
不灰木[ bù huī mù ]
一种耐燃烧的矿物,多指石棉。
不回[ bù huí ]
正直,不行邪僻。
不毇[ bù huǐ ]
谓舂米不精。
不会[ bù huì ]
1.不领会;不知道。唐 元稹《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宋 周邦彦《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2.不可能。明 康湋川《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毛泽东《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3.谓不以时朝见天子。太平天囯 洪仁玕《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不讳之朝[ bù huì zhī cháo ]
可直言不讳的朝代。指政治清明之世。
不讳之门[ bù huì zhī mén ]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不惠[ bù huì ]
1.不顺。2.不仁德;无德行。3.不聪明,愚笨。惠,通“慧”。4.谓白痴。
不获[ bù huò ]
不得,不能。
不获命[ bù huò mìng ]
1.婉辞。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2.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不获已[ bù huò yǐ ]
不得已。《后汉书·独行传·严授》:“﹝ 张显 ﹞蹙令进,授 不获已,前战,伏兵发,授 身被十创,殁於阵。”《新唐书·沉既济传》:“四方形势,兵未可去,资费虽广,不获已为之。”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妾兄 郑相 幼子 恒,年今二十,郑相 以亲见属,故相不获已,以 鶯 许之 恒。”清 王韬《淞隐漫录·田荔裳》:“若以非礼相干,虽死非所闻命……如不获已,焰坑血湖,刀山剑岭,皆我毕命所也,一任处置,何足惧哉!”
不惑[ bù huò ]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年届~。~之年。
不迹[ bù jì ]
不循法度。
不缉[ bù jī ]
1.谓衣不缝边。2.不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