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垢面[ gòu miàn ]
1.脏面孔。2.弄脏了面孔。
边庾[ biān yǔ ]
边地的粮仓。《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兵多费广,势须广备餱粮。假令一日克平,当为十旬準计,未知边庾充此乎?”
边域[ biān yù ]
犹边地。
边垣[ biān yuán ]
犹边墙。指 长城。明 张居正《答边镇巡抚高凤渚》:“正月承翰示,未及具復,兹又示 神 利 二堡工完,及 阳方口 边垣奏报疏,即下所司议覆矣。”《明史·蔡天祐传》:“天祐 以藩禄久缺,又岁当缮边垣,用便宜增淮盐引价。”清 李调元《蛱蝶词》:“今年知我在边垣,飞飞异地来相唁。”
边缘[ biān yuán ]
1.沿边的部分:~地区。处于破产的~。2.属性词。靠近界线的;同两方面或多方面有关系的:~学科。
边缘海[ biān yuán hǎi ]
简称边海。一面接大陆,另一面以岛屿或群岛与大洋为界的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黄海、东海、南海是中国三大边缘海。
边缘科学[ biān yuán kē xué ]
和许多科学有密切联系,并借助它们的成果而发展起来的科学。如天体演化学是研究天体和天体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科学,需要运用天文学、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方面的成果,所以它是上述各种科学的边缘科学。
边远[ biān yuǎn ]
属性词。靠近国界的;远离中心地区的:~地区。~县份。
边约[ biān yuē ]
有关边界双方的条约或协议。明 卢象昇《覆议卜夷市马护塘疏》:“该镇所据边约,无非 哈 马源来,护哨无虞,秋防事毕,程其所效之劳,始有此赏。”
边钥[ biān yuè ]
比喻边境重镇。
边寨[ biān zhài ]
边境地区的寨子。
边鄣[ biān zhāng ]
见“边障”。
边帐[ biān zhàng ]
边地军营中的帷帐。
边障[ biān zhàng ]
亦作“边鄣”。亦作“邉障”。边境上的城堡、要塞。《新唐书·回鹘传下·薛延陀》:“方帝幸 洛阳,将遂封 泰山,夷男 与其下谋曰:‘天下封 泰山,万国皆助兵,悉会行在,边鄣空单,思摩(李思摩)可取也。’”《新唐书·回鹘传下·刘昌传》:“昌 在边凡十五年,身率士垦田,三年而军有羡食,兵械鋭新,边障妥寧。”宋 韩琦《感事》诗:“一来边障地,走马过三秋。”明 冯梦龙《邯郸梦·特诏赐环》:“以朕一时不明,陷汝三年邉障。”清 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大气槖山川,雄风被边障。”
边镇[ biān zhèn ]
1.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2.指镇守边地的军事长官。
边政[ biān zhèng ]
边地的政事。
边执[ biān zhí ]
佛教语。五见之一。指执着片面极端的邪见。分为二种。常见,认为我常住不变;断见,认为我可以不受果报。
边职[ biān zhí ]
边境地区的官职。
边制[ biān zhì ]
边防制度。
边众[ biān zhòng ]
犹边民。
边州[ biān zhōu ]
亦作“邉州”。靠近边境的州邑。泛指边境地区。《宋书·索虏传》:“僕以不德,荷国荣宠,受任边州,经理民物。”唐 马戴《雪中送青州薛评事》诗:“怜君急王事,走马赴边州。”宋 李曾伯《沁园春·月夜自和》词:“少年弓剑边州,惊转首黄粱还梦不?”明 冯梦龙《邯郸梦·崔氏寻夫》:“河工去了就邉州。”
边子[ biān zǐ ]
1.束发的带子。2.犹边人。3.边缘。
边陬[ biān zōu ]
1.边地。2.边际。
边奏[ biān zòu ]
犹边报。
边卒[ biān zú ]
守边的军士。
边俎[ biān zǔ ]
指祭祀。
边最[ biān zuì ]
旧指边疆官吏政绩考核获得第一。
边罪[ biān zuì ]
佛教语。指僧人犯淫、盗、杀人、大妄语等四重罪。犯此罪者为佛海边外人,不堪重入净戒之海,故称。见 唐 道宣《四分律删繁补缺行事钞》上三。
边坐[ biān zuò ]
坐不正貌。
砭剥[ biān bāo ]
刺伤。
砭割[ biān gē ]
喻忍痛除恶。
砭骨[ biān gǔ ]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朔风~。奇痛~。
砭剂[ biān jì ]
砭药。引申为救世的良方。
砭灸[ biān jiǔ ]
古代的治病方法。用石针刺叫砭,用艾火炙叫灸。
砭磨[ biān mó ]
用石针刺磨患处,引申为救时除弊。
砭焫[ biān ruò ]
犹砭灸。《辽史·耶律倍传》:“倍 初市书至万卷……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焫之术。”明 李东阳《痛语一首柬南屏》诗:“砭焫攻微痾,力与疾相閧,燔焚势不已,百节皆为动。”元 郝经《浑源刘先生哀辞》:“砭焫沉痼开膏肓,护籍僨踣扶颠殭。”
砭石[ biān shí ]
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或石片。
砭俗[ biān sú ]
救治庸俗。
砭顽[ biān wán ]
谓救治固执守旧者。
砭削[ biān xuē ]
降低;减弱;萎缩。
砭药[ biān yào ]
治病的针和药。
砭庸针俗[ biān yōng zhēn sú ]
指救治凡庸鄙陋。砭:刺。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砭熨[ biān yùn ]
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谓救治病痛。
砭针[ biān zhēn ]
砭针,汉语词语,意思是同砭石,参见砭石
砭治[ biān zhì ]
针砭治病。
砭灼[ biān zhuó ]
砭灸。
笾豆[ biān dòu ]
1.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2.借指祭仪。
笾簋[ biān guǐ ]
古代的两种祭器。
笾祭[ biān jì ]
以枣栗为祭品的祭祀。
笾铏[ biān xíng ]
笾和铏。古代祭事所用的两种盛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