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鞭筴[ biān jiā ]
见“ 鞭策 ”。
鞭长不及[ biān cháng bù jí ]
指力所不能及。
鞭长不及马腹[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 ]
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鞭长驾远[ biān cháng jià yuǎn ]
指路途遥远。
鞭长莫及[ biān cháng mò jí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箍拢[ gū lǒng ]
包围;围拢。
箍桶[ gū tǒng ]
用箍将做桶的板捆在一起,迫使其成为所需形状和确保接缝严实。
箍围[ gū wéi ]
方言。岛中的村落。因为水所环绕,故称。
箍纹[ gū wén ]
箍形的纹理。
箍眼[ gū yǎn ]
1.〈方〉眼罩。
箍嘴[ gū zuǐ ]
〈方〉笼嘴。
箛签[ gū qiān ]
犹竹签。
鹘饼[ hú bǐng ]
烧饼。又称胡饼。
鹘嘲[ hú cháo ]
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声。也称鹘鸼、鹘鸠。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鹘嘲》。
鹘城猿洞[ hú chéng yuán dòng ]
同族聚居之处。
鹘翅[ hú chì ]
谓鹘振翅飞行,矫健迅捷。
鹘臭[ hú chòu ]
犹狐臭。
鹘打鹅[ hú dǎ é ]
曲名。
鹘打雁[ hú dǎ yàn ]
比喻击无不中。
鹘雕[ hú diāo ]
即鹘嘲。
鹘坊[ hú fāng ]
饲养猎鹰的处所。
鹘睛[ hú jīng ]
鹘的眼睛。亦形容像鹘眼一样突出的眼睛。
鹘鸠[ gǔ jiū ]
即鹘嘲。
鹘鸠氏[ gǔ jiū shì ]
古代执掌营造的官。《左传·昭公十七年》:“鶻鳩氏,司事也。”杜预 注:“鶻鳩,鶻鵰也。春来冬去,故为司事。”孔颖达 疏:“其言春来冬去,旧有此説。国家营事缮治器物,一年之閒,无时暂止,故以此鸟名司事之官也。”一说为执掌农事的官。杨伯峻 注:“司事盖指农事,春夏秋忙,冬闲。”
鹘军[ hú jūn ]
辽 金 军队名号。
鹘伶[ hú líng ]
见“鶻鴒”。
鹘伶声嗽[ hú líng shēng sòu ]
宋 代南戏的别称。
鹘鸰[ hú líng ]
亦作“鶻伶”。本系一种目光尖锐的鸟。(1)形容目光明快、灵活。
鹘鸰眼[ hú líng yǎn ]
明快灵活的眼睛。
鹘露蹄[ hú lù tí ]
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鹘仑[ hú lún ]
见“鶻圇”。
鹘仑吞[ hú lún tūn ]
谓不加咀嚼,整个儿吞下。
鹘仑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鹘囵[ hú lún ]
1.亦作“鶻沦”。亦作“鶻崙”。完整;整个儿。2.糊涂,不明事理。
鹘沦[ hú lún ]
见“鶻圇”。
鹘落[ hú luò ]
方言。形容转动灵活。
鹘莽[ hú mǎng ]
唐 代波斯枣的异名。
鹘没[ hú méi ]
犹淹没。
鹘起[ hú qǐ ]
如鹘飞起。比喻气势旺盛。 清 陈贞慧 《书事·防乱公揭本末》:“ 鋮 ( 阮大鋮 )遂有酬诬琐言一揭,语虽鶻起,中实狼惊。”
鹘拳[ hú quán ]
1.鹘爪。2.指善于搏击的苍鹰。
鹘人[ hú rén ]
饲养猎鹰的人。
鹘入鸦群[ hú rù yā qún ]
鹘:同“隼”,一种凶猛的大鸟。比喻骁勇无敌。
鹘石[ hú shí ]
宝石名。
鹘蹄[ hú tí ]
野鸭。
鹘突[ hú tū ]
1.糊涂。2.疑惑不定。
鹘突帐[ hú tū zhàng ]
詈词。犹混帐。
鹘鶟[ hú tú ]
见“鶻突”。
鹘尾叶[ hú wěi yè ]
古代甲衣腿裙边缘的叶片。《宋史·兵志十一》:“绍兴 四年,军器所言:‘得旨,依御降式造甲。缘甲之式有四等,甲叶千八百二十五,表里磨鋥……又腿裙鶻尾叶六百七十九,每叶重四钱五分。’”
鹘握[ hú wò ]
唐 柳宗元 《鹘说》:“冬日之夕,是鶻也,必取鸟之盈握者完而致之,以燠其爪掌,左右而易之。旦则执而上浮图之跂焉,纵之。”后因以“鶻握”比喻在人掌握之中,处境危殆。 宋 梅尧臣 《宣州杂诗》之十四:“犹胜居鶻握,忧惧得生还。”
鹘兀[ hú wù ]
犹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