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猵狙[ biān jū ]
兽名。
猵獭[ biān tǎ ]
獭属。
编贝[ biān bèi ]
编排起来的贝壳。常用以比喻洁白整齐的牙齿。《韩诗外传》卷九:“目如擗杏,齿如编贝。”《汉书·东方朔传》:“臣 朔 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 唐 谷神子《博异志·杨知春》:“北房有玉棺,中有玉女,儼然如生,緑髮稠直,皓齿编贝,穠纤修短中度,若素画焉。”宋 梅尧臣《采芡》诗:“齿如编贝嚼明月,曼倩 不復飢肠鸣。”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种牙》:“陈生 术妙天下,凡齿之有疾者,易之以新,纔一举手,使人终身保编贝之美。”
编廛[ biān chán ]
平民所居房舍。
编刬[ biān chǎn ]
编辑删削。
编次[ biān cì ]
1.按一定的次序编排。2.编排的次序:打乱~。
编凑[ biān còu ]
编造凑合。
编牒[ biān dié ]
编入名册。
编订[ biān dìng ]
编纂校订:~《唐宋传奇集》。
编队[ biān duì ]
1.把分散的人、运输工具等编成一定顺序或某种组织形式。2.军事上指飞机、军舰等按一定要求组成战斗单位。
编号[ biān hào ]
1.按顺序编号数:新书尚待~。新买的图书编上号以后才能上架出借。2.编定的号数:请把这本书的~填在借书单上。
编户[ biān hù ]
指编入户口的平民。
编户民[ biān hù mín ]
编在户籍的平民。
编户齐民[ biān hù qí mín ]
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
编集[ biān jí ]
编辑纂集。宋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臣 光 言:先奉勅编集歷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鑑》,今已了毕者。”鲁迅《<三闲集>序言》:“去年春天,就有朋友催促我编集此后的杂感。”
编辑[ biān jí ]
在书籍、报刊的出版过程中,对稿件、资料进行整理、修改、加工等工作。也指新闻出版机构中担任上述工作的人员。
编辑部[ biān jí bù ]
由编辑们和正副主任组成的处理稿件的业务部门。
编辑程序[ biān jí chéng xù ]
具有编辑功能的程序。能把存在计算机中的源程序显示在屏幕上,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增加、删除、替换和联结等操作。
编菅[ biān jiān ]
盖屋的茅苫。《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秉秆焉,国人投之,遂弗爇也。”杜预 注:“编菅,苫也。”孔颖达 疏:“李巡 曰:‘编菅以覆屋曰苫。’郭璞 曰:‘白茅苫也,是编菅为苦也。’”唐 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惟 涇 有防,比岁多决,近县疲於力役,他山匱於度材。公命刮朽壤,坟巨石,办大木,去编菅,其始告劳,乃终有庆。”
编简[ biān jiǎn ]
[古] 书籍,多指史册。
编结[ biān jié ]
编织。
编剧[ biān jù ]
1.编写剧本。2.编写剧本的人。
编拦[ biān lán ]
见“编栏”。
编栏[ biān lán ]
1.亦作“编拦”。亦作“编阑”。谓设置障碍,加以阻拦。宋 司马光《言蓄积札子》:“今 开封府 及 京东、京西 水灾之处,放税多及十分,是大飢之岁也,官吏往往更行收糴,所给官钱既少,百姓不肯自来,中糴则遣人编拦、搜括,无以异於寇盗之钞刼。”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二:“既至,泊船市舶亭下,五洲巡检司差兵监视,谓之编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九年》:“都元帅 宗弼 又传令:‘宋国 係和议之国,存留桥路往来,已调 絳、蒲、解州 三十三万夫过河修叠隄岸,仍差马军编栏,令 同州 照验’。”2.犹言赶拦。宋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之二四:“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沉钦韩 注:“编阑,犹赶绰也。”
编阑[ biān lán ]
见“编栏”。
编列[ biān liè ]
1.编排:他把文章辑在一起,~成书。2.制定规程、计划等,安排有关项目。
编柳[ biān liǔ ]
编联柳木制成的书简。
编录[ biān lù ]
摘录并编辑:~资料。该书~严谨。
编録[ biān lù ]
1.依次著录之文。2.编集著录。3.指编集著录之书。
编马[ biān mǎ ]
编成队列的战马。
编码[ biān mǎ ]
1.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代码,或将信息、数据转换成规定的电脉冲信号。广泛使用在计算机、电视、遥控和通信等方面。2.用预先规定的方法编成的代码;由信息、数据转换成的规定的电脉冲信号:邮政~。
编氓[ biān méng ]
编入户籍的平民。
编民[ biān mín ]
编入户籍的平民。
编摩[ biān mó ]
犹编集。
编目[ biān mù ]
1.编制目录:新购图书尚未~。本馆编了目的图书已有十万种。2.编制成的目录:图书~。
编年[ biān nián ]
按史实发生或文章写作的年、月、日顺序编排:~史。~文集。
编年史[ biān nián shǐ ]
指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亦称年代史。
编年体[ biān nián tǐ ]
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编排[ biān pái ]
1.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先后:课文的~应由浅入深。2.编写剧本并排演:~戏剧小品。
编派[ biān pai ]
〈方〉夸大或捏造别人的缺点或过失(多用来取笑)。派(pai)。
编配[ biān pèi ]
编列流配。
编蓬[ biān péng ]
1.编结蓬草。古时简陋之屋,编蓬以为门户。亦指结草为庐。2.指竹木结构的茅屋。为贫者所居。
编蒲[ biān pú ]
编联蒲叶以供书写。
编遣[ biān qiǎn ]
旧指改编队伍,遣散多余人员。
编磬[ biān qìng ]
古代打击乐器,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编人[ biān rén ]
编入户籍的平民。
编审[ biān shěn ]
1.编辑和审定:~稿件。2.做编审工作的人。
编室[ biān shì ]
编列户籍的平民之家。
编述[ biān shù ]
著述;编辑。亦指著述或编辑之文。
编数[ biān shù ]
编入其中。数,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