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指桑骂槐
- 尿尿对旗杆
- 穿皮袄吃醪糟
- 小孩子吃辣椒
- 麻袋片上绣花花
- 大年夜打浆糊
- 水里打架
- 黄连树下唱大戏
- 纸扎人穿衣服
- 桐油点灯
- 网里的田鸡
- 得了皇帝想成仙
- 边头园的老大
- 半天里抹浆子
- 不放酱油烧猪爪
- 虾儿放屁
- 带着自行车乘汽车
- 拨过的油灯
- 洗衣服不用搓板
- 关节炎遇见连雨天
- 姐儿俩生孩子
- 老寿星吃人参果
- 哭死了孝子
- 小鬼下请帖
- 门坎子上挂笊篱
- 久早逢甘雨
- 比着箍箍买鸡蛋
- 穿夏布裤子烘火
- 吃了迷魂药
- 南天门上演讲
- 瓜子不炒
- 肉骨头敲铜鼓
- 老寿星骑节骨滤
- 园丁戴眼镜
- 大晴天遭冰雹
- 人前说人话,人后说鬼话
- 柿子秧打尖
- 旅社的臭虫
- 蛤蟆生气
- 活狲当当头
- 火车上的票价
- 无底洞里灌水
- 猫吃石灰
- 说风便扯篷
- 傻子进县城
- 汤罐里笃老鸭
- 铁锤掉落锅
- 沙锅里煮石头
- 医生开刀
- 扶起篱笆就是墙
- 门神搭灶神
- 木匠使锯子
- 竹节巴打眼
- 井里的蛤蟆挨了一砖
- 最坏的名声
- 半空中吊口袋
- 媳妇哭公公
- 敲战鼓的槌儿
- 蛮子唱京戏
- 开水锅煮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