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卖糖敲锅
- 耍杂技的过火门
- 许士林的姆妈
- 穿皮袍子放屁
- 海张五修炮台
- 傻瓜伸脑壳
- 周公抢妲已做媳妇
- 大姑娘不要婆婆家
- 筐中堆乱麻
- 河里仰脸
- 黄连拌陈醋
- 大学生宿舍
- 牙齿碰到舌头
- 脱裤子穿裙子
- 麻绳湿水
- 兰英的姆妈穿花褂子
- 瘸腿麂子遇猎人
- 查暂住证的
- 咧嘴的石榴
- 腊月初三打春雷
- 家雀子跟着燕蝙蝠飞
- 皮影子戏打架
- 苏木准柴烧
- 常在河边走
- 粪池间避雨
- 弹弦儿吧嗒嘴
- 狼吃鬼
- 雪地里的松毛虫
- 老鸦站树头
- 关门打财神
- 火烧冰窖
- 吃了油条问香臭
- 乌龟支床腿
- 树荫里拉弓
- 窝主分赃
- 利刀砍黄瓜
- 长城上的炮楼
- 电灯泡上擦痒痒
- 咧嘴石榴
- 常年吃饭馆
- 秤砣掉水
- 韭菜下锅
- 麻雀跳到糠箩里
- 铁硬木头软
- 门旮旯里簸簸箕
- 热锅上的螃蟹
- 城隍庙的泥像
- 刷把签签上过蚂蚁
- 前檐水不打后檐流
- 雨打棺材
- 门槛上搁粪叉
- 狼吃了个鬼
- 秫秸秆儿当门闩
- 姐姐穿的妹妹鞋
- 躲了风暴遭了雨
- 娶媳妇戴孝帽
- 冷水滴进油锅
- 毛驴碰到狼羔子
- 叫花子念经
- 两个媳妇相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