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蜜蜂钻裤裆
- 黑铁墨塔
- 串鸡毛
- 拉着耳朵擤鼻涕
- 鸡毛掉井
- 屎忽窿生疮
- 闻着棺材味儿香
- 屎壳螂爬到粪堆上
- 温腾水儿
- 小瘌子撑阳伞
- 火车响汽笛
- 跑旱船的
- 筛子簸面
- 嘴角上挂着扫帚把
- 陈家全
- 屎壳郎爬扫帚上
- 卖古董的
- 半瞑仔看日头
- 赶场带相亲
- 火炭掉到眉毛上
- 腊月二十三的灶神
- 路上找不到问卦人
- 甘蔗地里长草
-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
- 家门口水塘
- 骗孩子吃药
- 招帚颠倒竖
- 乌龟吃秤砣
- 老大爷拉二胡
- 球场上的足球
- 走了猢狲
- 两个人抬根鸡毛
- 红头绳子穿铜钱
- 山上野肉
- 乌龟吃荞麦
- 蛤蟆打伞
- 蚂蚁咳嗽
- 捧上香炉打喷嚏
- 煎饼鏊子洒稀面
- 磨盘里的窟窿
- 脖梗子拴驴
- 帽子烂个沿儿
- 皮影作揖
- 猫公上树
- 打磨厂的大夫
- 苏州买,扬州卖
- 河套的骆驼
- 酒槽炒鸡蛋
- 倒霉的媒婆
- 被窝地打屁
- 沙滩上楼阁
- 撵汽车拾粪
- 癞蛤蟆上马路
- 丈母娘看新女婿
- 杨树上打枣儿
- 瑶池里家养娃娃
- 煤炭店里卖棉花
- 老保姆领孩子
- 头疼在脚上下针
- 鼻尖上头落马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