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共工造反
- 花椒水洗脸
- 铜盆碰上铁刷把
- 驼子躺在棺材里
- 倒背手上鸡窝
- 脚趾头上挂铃铛
- 蝼蛄钻秫秸
- 眼皮底下的东西
- 河滩上晒鳖
- 王八拜玉皇
- 小娃娃爬楼梯
- 厨师谈经验
- 镜子里看花
- 胡敲梆子乱击馨
- 拣来的麦子打烧饼
- 闺女做媒
- 破椅子
- 喝西北风长大的
- 水仙没开花
- 年初一吃扁食
- 说书的加花哨点
- 船上充油灰
- 小河沟里抓虾
- 瓜子里嗑出个臭虫
- 合金钻头钻钢板
- 地里的芦草芽
- 豁子喝凉粉
- 吕洞宾吹箫
- 米汤锅里洗澡
- 强盗拍照
- 狐狸吃年糕
- 拿着小刀哄小孩
- 饭甑里的茄子
- 雪人打伞
- 丝绸绣牡丹
- 两个槌槌敲一面锣
- 顶着磨盘唱戏
- 钢板一块
- 木桶脱掉铁箍
- 下楼梯的官儿
- 冷水落面
- 吃了磨刀的水
- 才子和佳人
- 坟圈子拉弓
- 脚后跟朝前
- 篦子上抓蒸馍
- 隋炀帝游江南
- 平地骡子
- 拉白灰的大车遇上倾盆雨
- 东瓜藤蔓到绿豆地
- 麻雀跌勒水缸里
- 船进断头浜
- 顶刀子割头
- 河道里扎墙
- 铡下伸驴头
- 穿钉鞋柱拐棍
- 麻酱油拌小菜
- 棉花落在油缸
- 卖米不还升
- 被窝里放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