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撅屁股看天
- 灶家老爷上天
- 巧儿的爹打巧儿的娘
- 厕所里的鹅卵石
- 徐家的枪
- 忙中走到白薯地
- 皮球裂口
- 双手拾篮子
- 放屁打脚后跟
- 苏州西园里的笑弥陀
- 打拳头给个甜豆包
- 寥野地里烤火
- 荒山里的破庙
- 罗锅跌跟头
- 犊子口里含嚼子
- 被单布洗脑袋
- 秀才的人情
- 坛子头捉乌龟
- 窑场的砖
- 蝎子钻到硙眼哩
- 锯子缺齿
- 脸盆里栽豆芽
- 枯了的庄稼
- 背锅子上山
- 土地老爷上田埂
- 好字头上加了不
- 卖凉粉的挑戏台
- 挑起砂锅滚崖
- 打赤脚进冰窖
- 犊子戴面具
- 圣人庙
- 筛子作门
- 起了葱儿栽上蒜
- 刺猬皮缝口袋
- 挤疮留脓
- 饭后粑粑
- 城隍庙里摆卦摊
- 卖砂锅的撂挑儿
- 铁匠铺里货
- 儿媳妇坐堂
- 茅厕捡得手巾
- 楼坑里入球
- 银盘里面撒金豆
- 水上打一棒
- 河中的浮萍
- 乘火车看外景
- 蚂蝗叮薅田棍
- 举重比赛
- 强盗卖灯草
- 哈密瓜泡冰糖
- 绣花房里的花枕头
- 戏台上成亲
- 耗子啃骆驼
- 萤火虫发光
- 小孩儿有病
- 舌头上长疥疮
- 风玻璃胯子
- 脚板抹油
- 碗边上里苍蝇
- 刚出土的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