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盛酒的葫芦
- 邻家失火
- 拿根芦苇当扁担
- 屋檐水滴窝窝
- 乌龟入瓮
- 木匠担枷
- 挂历上的人
- 宝玉的通灵玉
- 脑门儿上长瘤
- 下雨天踩泥道
- 擀面杖,驴肘棍
- 赌场停电
- 瓜子皮喂牲口
- 漏口袋
- 棉花包里溜进了针
- 海子里的虾米
- 塑料袋里装菜苗
- 属烂木头的
- 蚂蚁上船
- 雪人跳井
- 客仔鼓首
- 祠堂里撂砖
- 光腚戴礼帽
- 床板上铺席子
- 老丈母死了哭妈
- 号窗背量米
- 毛蓝口袋装西瓜
- 鼓肚蛤馍钻喇叭
- 串亲遇上下雨天
- 半夜里弹琴
- 前蛮娘个拳头
- 攥着拳头过日子
- 亮月里看书
- 吊死鬼塌粉
- 隔河送秋波
- 开水浇坟
- 广东人拣粪
- 咸盐吃多了
- 橡皮钉进墙
- 缸里无水
- 大海里的礁石
- 黄河决口
- 楚霸王的鸿门宴
- 端水缸救人
- 撑伞戴草帽
- 道士念咒
- 寿星老头卖妈
- 做梦捡个金元宝
- 说鸡蛋话
- 花匠捧仙人球
- 活期储蓄
- 口袋里装菱角
- 筲箕呒没攀
- 棒槌灌米汤
- 麻雀跌进水缸里
- 擦过屁股的手纸
- 碾盘上翻筋斗
- 毛李公社
- 驼子背火球
- 正午往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