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耗子腰杆上撇左轮
- 观音菩萨打呵欠
- 妈打儿子
- 桑木的扁担
- 手捧金碗讨饭吃
- 耗子腰杆上撇佐轮
- 亮天星子
- 香烟屁股
- 吃枣不吐核儿
- 黄泥巴补裤裆
- 小孩儿放鞭炮
- 走江湖耍魔术
- 打死爹讨娘喜欢
- 爆竹店着火
- 光着腚上屋脊
- 叫花子摆米摊
- 叫花子讨面粉
- 抹壁刀
- 门洞里敲鼓
- 戴打草帽子亲嘴
- 寿星打靶
- 寿星吊颈
- 瓦片上凿洞
- 下河捉个扛枪的
- 盲人撕皇历
- 蓝毛儿点心眊人了
- 王小二拉稀
- 半夜三更出菩萨
- 羊毛疔
- 作者丢了笔
- 犁杖插灶炕
- 包起帕子赶场
- 提升的罐笼
- 抹胭脂进棺材
- 瞌困撞着枕头
- 米粉肉
- 红蚁攀大树
- 醉汉倚门
- 城隍庙里打扇
- 吃过晌午就打更
- 屋檐底种菜
- 打架拽胡子
- 茶壶掉了把
- 高粱秆儿拴骡子
- 口袋里装针
- 屁股后头蹬一脚
- 渔船上的螃蟹
- 汪精卫照镜子
- 扯起风帆荡桨
- 坐轮船打哆嗦
- 卖豆芽的不用秤
- 卖麻花的不赚钱
- 皇上的妈
- 阎王回家
- 隔山攻道
- 墙上画耳朵
- 脑门儿上长瘤子
- 将爱情进行到底
- 古井里的蛤蟆
- 沙石打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