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油里掺水
- 胸口浪挂钥匙
- 手电筒照人
- 灶王公的仔
- 请神请到鬼
- 牵线木偶
- 唱戏的喝酒
- 捞面汤洗脸
- 唱戏的挨刀
- 木匠手里借斧头
- 黄河管不着长江
- 米刚下锅就着急
- 土炮打冷雨
- 娃娃看病
- 玩木偶戏的下饭店
- 蜞蚂儿跳水
- 折空老寿星
- 老婆婆学绣花
- 面包师傅伸手
- 神龛上挂剃头刀
- 家有一百瞎女子
- 儿媳妇买磨盘
- 关起大门做皇帝
- 睡梦里吃臊子面
- 屁股底下坐火杵
- 死了丈夫
- 膝盖上钉掌呢
- 屁眼子太大
- 茅子里的瓦碴
- 碱地里的辣椒
- 土豹子出汗
- 赖象嗑瓜子
- 烧香遇到鬼
- 盆子栽树
- 夏天的棉衣,冬天的扇子
- 郭呆子下藕塘
- 斗大的字一个不识
- 黄连树下玩火灯
- 纸做冥钱
- 两个指噶拈粑粑
- 火烧打草
- 补锅的摇手
- 圆耳朵
- 纸画的猫
- 非洲人的爸爸
- 云里张口袋
- 脑袋上包棉絮
- 龙王庙里着火
- 买白菜的丢了秤
- 发面饽饽
- 咬了口烂桃
- 脚板心抹油
- 黄连煮汤
- 天冷偏烤湿柴火
- 驼子背招耙
- 麻口袋装菱角
- 抱着钱罐子打盹
- 法儿他妈把法儿死了
- 扯断肠子
- 茶壶里下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