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叫化子逃走了猢狲
- 粪窑里放鲜花
- 书记下棋
- 乌龟甩石板
- 汽锤砸砂锅
- 装戏的装官儿
- 老太婆进罗汉庙
- 瘸子拉磙子
- 竹笋冒尖顶翻了石头
- 买只炮仗给别人放
- 卖切糕的掉在冰窟窿里
- 大伙唱一个调
- 法制麦门冬
- 哈拉沁的蛐蛐
- 铁耙抓痒
- 圪针上擦鼻涕
- 缺喙流鼻
- 高山顶的竹子
- 独轮车
- 卖豆芽不拿称
- 横拿扁担走路
- 幡竿灯笼
- 老太婆捻麻绳
- 属芝麻的
- 两男光屁股坐石头
- 穿着坎肩作辑
- 锣齐鼓不齐
- 黄鳝尾巴
- 喀地噶草把字
- 飞奔的火车
- 跛象拖双车
- 空心汤圆
- 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 澡堂里油盏
- 蚂蚁头炒盘菜
- 零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 刀切胡葱
- 麻布手中绣牡丹
- 脖子后头留胡子
- 大糯做的糍粑
- 坐在庙里等雨下
- 怕手臂大过腿
- 旱天打雷
- 麻子叫门
- 左撇子打拳
- 屎壳螂打哈哈
- 砒霜拌姜汁
- 踩了西瓜皮
- 土豆发霉
- 青蛙打架
- 蒸熟了的鸭子
- 麦克风前
- 土地佬害疙瘩
- 木虱钻进葵花子
- 沙锅居的幌子
- 罗汉床上赛篮球
- 小偷淌涎水
- 陶屋里打连枷
- 屎壳郎打瞌睡
- 石榴树上挂醋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