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大肚子罗汉写文章
- 咸肉炒腊菜
- 焐坏了的卞萝卜
- 刚打开瓶的烧酒
- 灯谜晚会
- 聋子参加赛歌会
- 夜耗子上灯台
- 新褡裢换个破口袋
- 半夜里吃馆子
- 家雀抬杠
- 老头儿的拐棍
- 城隍找土地爷拉呱儿
- 医生摊手
- 喝白水拿筷子
- 茅草碰上剃头刀
- 头顶上生疮,脚底里流脓
- 盐钵头出蛆
- 叫花子要盐
- 通天教主的徒弟
- 木匠师父弹线
- 冰块檫屁股
- 拉屎薅草
- 精身穿裤子
- 新娘子见生客
- 腊月里的镰刀
- 田坎上点豆
- 粪坑里的石子
- 腊月的大雪
- 蛤蟆跳到蟒嘴里
- 木锨舒在酱盆里
- 厕所里埋地雷
- 湿手捏啧干浆面
- 扯耳朵充饥
- 豆饼充饥
- 先生迷了路
- 出土的笋子
- 挑缸钵的断扁坦
- 晒盐的老总退休
- 厨子剥葱
- 天井里竖竹竿
- 叫花子摆堂会
- 女婿给丈人锻磨
- 号子嘴上贴胶布
- 手掌两边都是肉
- 打柴的望到山上笑
- 欠账多了
- 碓鼓窑里栽葱
- 大热天捧着个烂西瓜
- 阎罗王招驸马
- 双手拎土篮
- 泥人
- 头发窝里的虱子
- 磨快了锥子
- 破鸡笼
- 姑娘织布
- 不倒翁坐汽车
- 棘针窝里拴驴
- 铁锅遇上铜扫把
- 开饭馆的不怕大肚汉
- 蛮妮子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