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胸口头闷饭
- 砍了头的鬼
- 黄柏水泡过
- 正月十五玩龙灯
- 打上灯笼拾粪
- 乡下人看告示
- 浑水放明矾
- 孟姜女拉着刘海儿
- 屎壳郎上供桌
- 头颈里搭脉
- 刺柏林中的苦蒿
- 鸭子的脚板儿
- 贡院门口的糕
- 莲子心中苦
- 新郎新娘喝酒
- 举杯邀明月
- 屁眼里插葱
- 喝凉水就生姜
- 泥鳅跌进缸里
- 门槛里尥蹶子
- 车辙沟里穿秫秸
- 癞蛤蟆挎腰刀
- 戴特大帽子穿胶鞋
- 塌了架的黄瓜
- 背草荐骑驴子
- 大闺女赶嫁妆
- 屎壳郎踢飞脚
- 太平庄的石头
- 秋菊展览
- 卖了麦子买笼屉
- 高射炮打蚊
- 麻杆当大梁
- 黄鼬去尾巴
- 巫婆跳绳
- 贼偷牛车棚
- 打铜锣个就系贼
- 点了火把作战
- 臭屎壳郎
- 竹筒里看豹
- 小偷数现金
- 角瓜苗子掐尖儿
- 两百钱买个西洋镜
- 金银过秤
- 黄瓜木钟
- 孟良的火葫芦
- 马屁股上的苍蝇行千里
- 观音菩萨坐小轿
- 断头台上吹口哨
- 刽子手的父亲
- 炒瓢没把的
- 姨娘是嘎嘎养的
- 水井放糖精
- 吊在丝上的蜘蛛
- 盲佬上楼梯
- 泥菩萨
- 阎王检阅
- 出嫁女上轿
- 叫化子背不动米
- 麦秆儿吹火
- 小孩儿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