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老榆树上的喜鹊
- 茅房顶上竖大旗
- 小壶里煮饺子
- 握紧拳头打跳蚤
- 罐子没底
- 骆驼的下颏
- 面条锅里下笊篱
- 打开窗子谈心
- 穿着蓑衣灭火
- 磨道里弹琴
- 花被单蒙鸡笼
- 砍木吃桔子
- 刮大风吹牛角
- 网巾圈在脑后
- 耗子跑到猫背上屙屎
- 树荫遮景致
- 喝冷酒花脏钱
- 厨子解围腰儿
- 丰收年的粮囤子
- 土地爷穿黄袍
- 热锅里的豌豆
- 汤圆掉煤堆
- 傻小子洗泥巴
- 脚踩跷跷板
- 宿州的高跷
- 两冠军下棋
- 敲锣卖粮
- 摄影师摔跤
- 么砣个秤子
- 城外头粜米
- 车子不能推
- 阎王翻跟头
- 公土冲公墙
- 提着头发上天
- 孩子不唤爹
- 麻雀和鹰斗嘴
- 乌龟爬石板
-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
- 吃了十七八只萤火虫
- 吹大风吃炒面
- 尝将冷眼观螃蟹
- 茅坑里睡觉
- 钢钎凿石头
- 怀娃娃婆姨赶集
- 告花子背不起
- 小囡吃拳头
- 关了大门做皇帝
- 撑不开的伞
- 穿钉鞋,拄拐杖
- 檀木扁担
- 竹篮子拎水
- 赛场上的足球
- 草窝里的斑鸠
- 挽上青草喂瞎驴
- 激死老头找山拜
- 贼跌屎坑里
- 耗子咬木箱
- 棉花匠的女儿
- 骑自行车走下坡
- 风筝断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