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杨婆婆拄拐棍
- 磨眼里长草
- 堂屋里打连盖
- 老两口子吵架
- 掉见草地
- 大象踩乌龟
- 脑瓜上抹浆子
- 石上写书
- 露天石臼
- 青染缸洗澡
- 秤杆子打人
- 曹奶奶的眉头
- 爬上山顶吹嘀嗒
- 上午栽树,下午就要乘凉
- 伯劳咀多
- 拖把拖地
- 无牙佬吃红薯叶
- 红苕充天麻
- 厕所地打灯笼
- 花盆里装泥鳅
- 空中打拳
- 不拜灶王拜山神
- 程咬金的本领
- 木偶投河
- 角瓜肚里长黑丁
- 病入膏肓
- 南阳湖里枪响
- 跌倒在粪坑边
- 王小二敲锣又打鼓
- 麻雀养蚕
- 半边头
- 土地爷头上长草
- 缸钵里头的泥鳅
- 小脚女人
- 屎壳郎爬碾道
- 摩天楼上说大书
- 螺蛳的肚子
- 屠夫念经
- 象棋盘里斗胜
- 眉脑骨上挂钥匙
- 机吧头上摸石灰
- 饿苍蝇
- 做梦娶媳妇儿
- 种上荞麦上来绿豆
- 菜碟里的热水
- 会馆打锣
- 耗子掉进灰堆
- 大白天见阎王爷
- 癞瓜
- 树叶上的水珠
- 杨树上打枣
- 茅楼的旋风
- 顶喷石臼做戏
- 漾泥沟里小鸭
- 水泥柱子
- 蚂蚁掉在磨盘里
- 号嘴上塞棉花
- 广东人舞狮子
- 大堤上磕头
- 搬石头打脑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