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隔壁老奶奶添孙子
- 饭瓢上的苍蝇
- 茅楼里的石头
- 望乡台上吹喇叭
- 担水的扁担进门
- 雨天尿裤子
- 病鬼开药店
- 绞椎的脑袋
- 网套里的麂子
- 告化子吃死蟹
- 得到屋子想上炕
- 嚼了高粱秆吃甘蔗
- 临死打呵欠
- 剃头师傅使锥子
- 自行车上陡坡
- 有人说盐咸,有人讲盐淡
- 叫花子死了站到土里
- 肚里撑船
- 心肝掉在肚里头
- 戏台上打出手
- 王八胸前插鸡毛
- 落雨天扛棉花套
- 北门城外开米行
- 鸭背泼水
- 水碗里扎猛子
- 脓带泡打人
- 磨道卸驴
- 燕子造窝
- 耗子给猫拜年
- 菩萨脚下开铺
- 金壶酿酒
- 米筛挡阳光
- 螳螂扑蝉
- 老黄瓜刷绿漆
- 顺风杨树头
- 生公说法
- 奶妈抱儿子
- 老头子睡摇篮
- 耗子肯菜刀
- 铜板掉在铜盆里
- 滥泥田打桩
- 杨子纳妾儿宿娼
- 显道神流鼻涕
- 大海里捉鳖
- 提猪头进斋堂
- 煮好的饭不吃
- 河里斩竹篱
- 隔夜茶
- 谷子地里长玉米
- 疍家撑船
- 架豆没水
- 小炉匠的家伙
- 铁匠的围腰子
- 黑夜走山路
- 高山坡上滚鼓
- 面茶锅里煮松花
- 新开的茅房
- 娃娃谈天
- 破边草帽
- 瘦子光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