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公姓[ gōng xìng ]
即公孙。国君的孙。
公休日[ gōng xiū rì ]
见“公共休假日”。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gōng xiū gōng dé,pó xiū pó dé ]
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公畜[ gōng chù ]
雄性牲畜,畜牧业上通常指留种用的。
公绪[ gōng xù ]
复姓。
公婿公孙[ gōng xù gōng sūn ]
泛指王亲贵戚。公壻﹐国君之壻。
公选[ gōng xuǎn ]
谓公开选拔,公众荐举。
公学[ gōng xué ]
原指 英国 为贵族子女开设的一种私立寄宿中学。著名的有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鸦片战争后我国一些由教会或公私团体办的学校亦称公学,如创设于 上海 的徐汇公学、南洋公学等。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亦有公学,则是培养干部的一种学校,如1937年成立于 延安 的陕北公学。
公旬[ gōng xún ]
古代人民为统治者每年所承当的无偿劳役。《周礼·地官·均人》:“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郑玄 注:“公,事也;旬,均也。”孙诒让 正义:“郑 意役法当均劳逸,故谓之公旬,即取役事均平之义,犹市贾谓之月平也。”
公牙[ gōng yá ]
见“公衙”。
公衙[ gōng yá ]
亦作“公牙”。封建时代的衙门。
公烟[ gōng yān ]
1.旧时官方准许经售的鸦片烟。2.对外国商行输入的“公班烟”(即鸦片)的简称。
公言[ gōng yán ]
1.公开谈论。2.公众的言论。
公筵[ gōng yán ]
见“公讌”。
公演[ gōng yǎn ]
公开演出:这出新戏将于近期~。
公宴[ gōng yàn ]
1.亦作“公筵”。公卿高官或官府的宴会。2.公讌。3.公众宴请。
公验[ gōng yàn ]
官府开具的证件。《隋书·高祖纪下》:“庚寅,勑舍客无公验者,坐及刺史、县令。”宋 王溥《唐会要·逃户》:“见在桑产如无近亲承佃,委本道观察使於官健中取无庄田有人丁者,据多少给付,便与公验,任充永业。”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唐 宣宗 时,中书门下奏:‘若官度僧尼,有闕,则择人补之,仍申祠部给牒。其欲远游寻师者,须有本州公验。’乃知本朝僧尼出游给公验,自 唐 已然矣。”《元典章·户部八·市舶》:“并依在先旧行关防体例填付舶商。大船请公验,柴水小船请公凭。”
公羊[ gōng yáng ]
姓。
公羊学[ gōng yáng xué ]
研究以《公羊传》解释《春秋》的学问。
公羊学派[ gōng yáng xué pài ]
清 代的今文经学派。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其伦理思想或政治主张。其创始人 庄存与、刘逢禄 均为 常州 人,故又称“常州学派”。因今文经学特别重视公羊家的《春秋》学,故亦以泛指今文经学。
公羊子[ gōng yáng zǐ ]
即 公羊高。
公养[ gōng yǎng ]
1.谓古代国君以养贤之礼奉养贤者。《孟子·万章下》:“孔子 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於 季桓子,见行可之仕也;於 卫灵公,际可之仕也;於 卫孝公,公养之仕也。”朱熹 集注:“公养,国君养贤之礼也。”2.指集体饲养牲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莱阳县十四区河洛水沐头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制订增产计划的经验》:“一九五四年冬季扩社,自留地和牲口公养等问题还没有解决。”《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闽侯县建民农业生产合作社采取了耕牛私有私养租用的政策》:“向银行贷款一九二元,买了一头黄牛,归社公有、公养、公用。”
公爷[ gōng yé ]
方言。少爷。
公冶[ gōng yě ]
姓。
公冶长[ gōng yě cháng ]
孔子 学生。名 长 字 子长。或云字 子芝。
公冶罪[ gōng yě zuì ]
《论语·公冶长》:“子谓 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后因以“公冶罪”为无辜而见罪的典实。
公谒[ gōng yè ]
在公众之前谒见。《后汉书·种拂传》:“时 南阳 郡吏好因休沐,游戏市里,为百姓所患。拂 出逢之,必下车公謁,以愧其心。”
公揖[ gōng yī ]
向众人所行的作揖礼。
公仪[ gōng yí ]
1.官家的礼仪。2.复姓。
公仪之操[ gōng yí zhī cāo ]
公仪休 的节操。
公移[ gōng yí ]
旧时行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公义[ gōng yì ]
1.亦作“公议”。公正的义理。2.公众的议论,舆论。
公议[ gōng yì ]
大家在一起评议:自报~。
公议儿[ gōng yì ér ]
方言。犹公份儿。
公邑[ gōng yì ]
国君的直辖地。指釆邑之外的土地。
公益[ gōng yì ]
公共的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热心~。
公益金[ gōng yì jīn ]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从总收入中,按规定比例提成,用于集体福利和社会保险的资金。
公谊[ gōng yì ]
公事上的友好关系。
公尹[ gōng yǐn ]
春秋 时 楚国 官名。犹知县。
公引[ gōng yǐn ]
官方证件。
公营[ gōng yíng ]
属性词。国营:~企业。
公映[ gōng yìng ]
(影片)公开放映:这部影片即将~。
公用[ gōng yòng ]
公共使用;共同使用:~电话。~事业。两家~一个厨房。
公用事业[ gōng yòng shì yè ]
城市和乡镇中供居民使用的通信、电力、自来水、天然气和煤气、公共交通等企业的统称。
公邮[ gōng yóu ]
指驿站小吏。
公有[ gōng yǒu ]
全民或集体所有:~制。~财产。
公有制[ gōng yǒu zhì ]
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的制度。现在我国存在着两种公有制,即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经济[ gōng yǒu zhì jīng jì ]
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或部分劳动群众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它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公宇[ gōng yǔ ]
旧时指官府处所。《宋史·理宗纪一》:“﹝ 宝庆 二年﹞秋七月戊辰,雷电雨,昼晦,大风。遂安、休寧 两县界山裂,洪水坏公宇、民居、田畴。”宋 周密《齐东野语·赵伯美》:“治事有公宇,退食有公廨。”
公玉[ gōng yù ]
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