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公欲[ gōng yù ]
公众的欲望。
公寓[ gōng yù ]
1.分户居住的多层或高层建筑,有若干成套的单户独用的房间,设备较好。2.旧时一种租期较长、房租论月计算的宿舍,住宿的人多是学生。
公元[ gōng yuán ]
国际通用的公历的纪元,是大多数国家纪年的标准,从传说的耶稣诞生那一年算起。我国从1949年正式规定采用公元纪年,同时继续保留使用农历。
公园[ gōng yuán ]
供公众游览休息的园林。
公约[ gōng yuē ]
1.国家间关于经济、技术或法律等方面专门问题的多边条约。如1874年的《万国邮政公约》、1930年的《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1949年关于保护战争受难者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关于某项重大政治问题的国际条约,也有以公约为名称的。2.集体拟定的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的章程:服务~。卫生~。
公约数[ gōng yuē shù ]
公因数。
公葬[ gōng zàng ]
公众为死者举行的葬礼。袁鹰《悲欢·校园随想》:“年岁大点的那位,正叙述从更年长的同志那里听来的三十年前的情景:…… 昆明 三万多群众,怎样给四位殉难者出殡,在这儿举行公葬。”
公责[ gōng zé ]
谓公务上的责任。
公债[ gōng zhài ]
国家举借的债。分内债和外债。内债是国家向国内公民举借的债务,通常以发行公债券的方式募集。外债是在国外举借的债,基本形式是向外国借款和发行国际债券。
公债券[ gōng zhài quàn ]
公债债权人取本息的证券。
公章[ gōng zhāng ]
机关、团体等使用的印章。
公账[ gōng zhàng ]
公有的财产帐目。
公正[ gōng zhèng ]
公平正直,没有偏私:为人~。~的评价。
公正不阿[ gōng zhèng bù ē ]
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
公正廉洁[ gōng zhèng lián jié ]
指廉洁奉公,不循私情。
公正无私[ gōng zhèng wú sī ]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公证[ gōng zhèng ]
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法律行为和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与文件确认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的专门活动。属于非诉讼活动,不能为当事人直接解决纠纷。
公执[ gōng zhí ]
1.指可为公证的凭据。2.谓公正而坚持原则。
公直[ gōng zhí ]
公正耿直。
公职[ gōng zhí ]
指国家机关或公共企业、事业单位中的正式职务:担任~。开除~。~人员。
公制[ gōng zhì ]
国际公制的简称。
公中[ gōng zhōng ]
犹公众,大伙。
公忠[ gōng zhōng ]
公平忠实;尽忠为公。
公忠体国[ gōng zhōng tǐ guó ]
指尽忠为国。
公种[ gōng zhǒng ]
供配种用的雄性牲畜。马烽《三年早知道》:“前年秋收以后,饲养猪的 甄兰英 提出要改良猪的品种,大量繁殖 苏联 巴克夏猪,社务委员会也很赞成,可是当时巴克夏公种很缺,只有城关农业社有一头。”
公冢[ gōng zhǒng ]
指公家所设埋葬无主尸骨的墓地。
公仲[ gōng zhòng ]
复姓。
公众投资基金[ gōng zhòng tóu zī jī jīn ]
由社会上众多投资者出资,交由基金管理部门统一经营的投资方式。这种基金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由专家进行投资决策,经过组合投资于债券、股票、房地产等,盈利按出资比例分配。因比较安全可靠,风险较小,适合于广大员工的小额投资。
公粥[ gōng zhōu ]
旧时官方赈灾发放的粥。唐 王维《请回前任司职田粟施贫人粥状》:“右臣比见道路之上,冻馁之人,朝尚呻吟,暮填沟壑。陛下圣慈怜愍,煮公粥施之,顷年以来,多有全济。”
公朱[ gōng zhū ]
复姓。
公诸同好[ gōng zhū tóng hào ]
把自己喜爱的物品拿出来,使有共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诸:“之于” 的合音。好(hào):爱好。
公主[ gōng zhǔ ]
君主的女儿。
公助[ gōng zhù ]
1.共同资助:社会~。2.公家资助:这是一座民办~的学校。
公转[ gōng zhuàn ]
一个天体绕着另一个天体转动叫做公转。如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转动,行星的卫星绕着行星转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6小时9分10秒(恒星年);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7天7小时43分11.5秒。
公状[ gōng zhuàng ]
古代公文之一种。
公子[ gōng zǐ ]
古代称诸侯的儿子,后称官僚的儿子,也用来尊称别人的儿子。
公子哥儿[ gōng zǐ gēr ]
原称官僚或有钱人家不知人情世故的子弟,后泛指娇生惯养、游手好闲的年轻男子。
公子家[ gōng zǐ jiā ]
指赌局的主办人。
公子王孙[ gōng zǐ wáng sūn ]
旧时泛指贵族、官僚的子弟。
公族[ gōng zú ]
1.诸侯或君王的同族。《诗·魏风·汾沮洳》:“殊异乎公族。”毛 传:“公族,公属。”郑玄 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汉书·刘歆传》:“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隋书·嗣王集传》:“帝不忍加诛,乃下詔曰:‘……虽復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隐公族,礼有亲亲。’”《明史·镇平王有爌传》:“﹝ 朱有爌 ﹞又採歷代公族贤者,自 夏 五子迄 元 太子 真金 百餘人,作《贤王传》若干卷。”章炳麟《秦政记》:“六国公族散处閭巷之间,秦 以守法,不假以虚惠结人,公族之欲復其宗庙,情也。”2.指公族大夫。《左传·宣公二年》:“自是 晋 无公族。”杜预 注:“无公子,故废公族之官。”
公族大夫[ gōng zú dài fū ]
掌管公族及卿大夫子弟的官职。《左传·昭公五年》:“韩襄 为公族大夫,韩须 受命而使矣。”《国语·晋语七》:“欒伯 请公族大夫。”韦昭 注:“公族大夫,掌公族与卿之子弟。”汉 刘向《列女传·晋赵衰妻》:“及 盾 为正卿,思 赵姬 之让恩,请以 姬 之中子 屏括 为公族大夫。”
公祖[ gōng zǔ ]
1.旧时士绅对知府以上地方官的尊称。对地位较高者,亦称老公祖、大公祖和公祖父母。流行于明清。2.复姓。
公祖父母[ gōng zǔ fù mǔ ]
见“公祖”。
公罪[ gōng zuì ]
因公务上的过失所获之罪。《宋史·真宗纪三》:“﹝ 大中祥符 四年﹞二月庚戌,詔贡举人公罪听赎。”《明律·名例·犯罪得累减》:“凡一人犯罪,应减者,若为从减,自首减,故失减,公罪递减之类,并得累减。”《清会典·刑部·刑部尚书》“凡民罹於辟者,罪有公私”原注:“内外文武官员,犯公罪,应笞一十者,罚俸一月。”
公坐[ gōng zuò ]
1.因公务犯罪。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又诸居职其犯公坐者,以法律从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庚子,太常博士 邓餘庆,坐受誓戒不及,在法,私罪当劾举主,詔释之。帝因谓宰相曰:‘连坐举官,诚亦不易;如此公坐,犹或可矜。’”2.谓公众场合。《宋书·袁湛传》:“重(谢重)子 绚,湛 之甥也,尝於公坐陵 湛。”《元典章·吏部六·儒吏》:“本府州官公坐对众,将犯重刑人某至徒人某,对各人家属同行引审。”
公座[ gōng zuò ]
旧指官吏办公的坐席。《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不想大尹忽然一个头晕,险些儿跌下公座。自觉头目森森,坐身不住。”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中堂》:“﹝ 明 洪武 ﹞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公座於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
功布[ gōng bù ]
1.古代丧礼中用以迎神之布。其制,用三尺长的白布悬于竿首,略似旗旛。因丧服斩衰、齐衰用粗麻布,此布则经过加工,比较细白,故称功布。2.用以引柩。
功曹[ gōng cáo ]
1.官名。2.吐绶鸟的别名。
功臣[ gōng chén ]
有功劳的臣子,泛指对某项事业有显著功劳的人:航天事业的~。
功成不居[ gōng chéng bù jū ]
《老子·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一作弗)居。” 后用以表示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