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符玺[ fú xǐ ]
印信。《庄子·胠箧》:“为之符璽以信之,则并与符璽而窃之。”唐 韩愈《原道》:“相欺也,为之符璽斗斛权衡以信之。”秦 汉 以后,特指帝王的符和印。《史记·秦始皇本纪》:“奉其符璽,以归帝者。”《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朕退处别宫,不与国事,用何符璽以为信?”
符譣[ fú xiǎn ]
验证。
符効[ fú xiào ]
见“符效”。
符效[ fú xiào ]
1.亦作“符効”。指表示吉凶的征兆。2.效验。
符协[ fú xié ]
符合;相同。
符信[ fú xìn ]
1.符节印章等信物的统称。汉 班固《白虎通·瑞贽》:“舜 始即位,见四方诸侯合符信。”《后汉书·袁安传》:“安 乃劾 景 擅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輒承 景 檄,当伏诛。”宋 苏轼《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策》:“今 秦 蜀 之中,又裂纸以为币,符信一加,化土芥以为金玉,奈何其使民不奔而效之也?”2.凭据。《史记·外戚世家》:“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人所略卖。其家不知其处,传十餘家……从其家之 长安。闻 竇皇后 新立,家在 观津,姓 竇 氏。广国 去时虽小,识其县名及姓,又尝与其姊採桑堕。用为符信,上书自陈。”郭希仁《从戎纪略》:“勿幕 又貽余‘墨侠’二字草章,以为符信。”
符厌[ fú yàn ]
指道士巫师符咒厌胜的法术。《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废后王氏》:“后兄 守一 以后无子,常惧废立,导以符厌之事。”《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灵助 庸人,假妖术以惑众,大兵一临,彼皆恃其符厌,岂肯戮力致死,与吾兵争胜负哉!”胡三省 注:“谓 刘灵助 书为符敕以厌胜也。”
符验[ fú yàn ]
1.亦作“符騐”。1.凭据;证件。《荀子·性恶》:“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符验即符节。《哀公六年公羊传》注:节,信也。《齐策》注:騐,信也。或言符节,或言符騐,或言符信,一也。”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白士中 云:你凭着甚么符騐来拏我?衙内云:我奉圣人的命,有势剑金牌,被盗失了,我有文书。”《明史·职官志三》:“符验之号五:曰马,曰水,曰达,曰通,曰信。符验之制,上织船马之状,起马用‘马’字,双马用‘达’字,单马用‘通’字,起船者用‘水’字,并船用‘信’字。亲王之藩及文武出镇抚,行人通使命者则给之。”2.应验;符合。《汉书·杜钦传》:“跡 三代 之季世,览 宗 宣 之饗国,察近属之符验,祸败曷常不由女德?”南朝 宋 何承天《上元嘉历表》:“又史官受詔,以土圭测景,考校二至,差三日有餘。从来积岁及 交州 所上,检其增减,亦相符騐。”《旧唐书·方伎传·张献甫》:“数顾问灾异,事皆符验。”
不霁[ bù jì ]
1.雨雪未晴。2.比喻脸色难看。
不鲫溜[ bù jì liù ]
不机伶,不精明。也作"不唧溜"。
不加[ bù jiā ]
1.不能超过。2.不能支撑。3.不予。
不肩[ bù jiān ]
不任用。
不检[ bù jiǎn ]
谓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説这 魏生 年少不检,不宜居清要之职,降处外任。”明 方孝孺《绿畴轩记》:“清言宏议者,荡而不检。”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世成》:“金世成,长山 人。性不检。忽出家作头陀。”李劼人《大波》第八章一:“彭绅 怎敢毁谤朝廷,那是他一时不检,失了言。”
不见便[ bù jiàn biàn ]
不灵活,不灵变。
不见得[ bù jiàn dé ]
不一定:这雨~下得起来。看样子,他~能来。
不见的[ bù jiàn de ]
见“不见得”。
不见经传[ bù jiàn jīng zhuàn ]
经传中没有记载,指人或事物没有什么名气,也指某种理论缺乏文献上的依据。
不见事[ bù jiàn shì ]
犹言不晓事。《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临斩东市,颜色不变”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玄 难曰:‘士宗,卿何不见事乎?此人犹能以通家年少遇我,子元、子上 不吾容也。’”《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载此事,胡三省 注云:“不见事,犹今人言不晓事也。”
不姜[ bù jiāng ]
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
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不教而诛[ bù jiào ér zhū ]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阶[ bù jiē ]
不凭借。
不洁[ bù jié ]
1.不干净,不清洁。唐 皮日休《九讽·遇谤》:“有肪兮,点而谓之不洁;有泉兮,壅而谓之不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爱奴》:“夫人雅敬先生,恐诸婢不洁,故以妾来。”2.指污秽之物。《墨子·备穴》:“审知穴之所在,穴而迎之,穴且遇……灌以不洁十餘石。”《孟子·离娄下》:“西子 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朱熹 集注:“不洁,污秽之物也。”《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元年》:“司马贾 直言 入责 从諫 曰:‘尔父提十二州地归朝廷,其功非细,祇以 张汶 之故,自谓不洁淋头,竟自羞死。尔孺子,何敢如此!父死不哭,何以为人!’”胡三省 注:“今人为屎为不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世成》:“金世成 ……忽出家作头陀。类颠,啗不洁以为美。犬羊遗秽於前,輒伏噉之。”3.喻情欲。《管子·心术上》:“扫除不洁,神乃留处。”尹知章 注:“不洁,亦喻情欲。”4.喻淫秽。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蜀冈录》:“孙大成 妻 裔氏,居 珏桥,幼以孝称,初归 大成,见其母与妹不洁。”
不竭之府[ bù jié zhī fǔ ]
取之不尽的府库。
不解[ bù jiě ]
1.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汉 枚乘《七发》:“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明 李贽《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柳青《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3.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而归无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哔叽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4.不懂,不理解。三国 魏 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唐 李白《月下独酌》诗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明 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筌 注《阴符经》,至‘禽兽之制在气’经年不解,梦乌衣人教之,遂通其义。”余开选《狮子》:“‘你要干啥?’王天明 不解地问。”5.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不解衣[ bù jiě yī ]
谓一上任来不及换装休息,立即投入工作。
不介意[ bù jiè yì ]
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不藉[ bù jiè ]
1.不凭借;不依靠。2.不顾惜。
不藉木[ bù jiè mù ]
即木老鸦。古代武器名。多用于水师。
不矜细行[ bù jīn xì xíng ]
指不注重小事小节。
不仅[ bù jǐn ]
1.表示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不止:这~是我个人的意见。2.不但:~方法对头,而且措施得力。他们~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而且还支援了兄弟单位。
不尽[ bù jìn ]
1.不完全。2.没有尽头;不完。
不近道理[ bù jìn dào lǐ ]
不近人情,不讲道理。
不浸润[ bù jìn rùn ]
固体与液体接触时,接触面趋于缩小、液体不能附着在固体上的现象。如水银不能附着在玻璃上,把水银倒入玻璃容器内,水银与玻璃壁接触处的角度大于90°,表明接触面趋于缩小,即水银不浸润玻璃。水不能附着在石蜡上,说明水不浸润石蜡。
不禁[ bù jìn [ bù jīn ]]
[ bù jìn ]不禁止,许可。[ bù jīn ]抑制不住;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感情,做出某种动作)。
不禁不由[ bù jīn bù yóu ]
指不由自主。
不经事[ bù jīng shì ]
谓阅历不广;不懂事。《晋书·桓冲传》:“谢安 乃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虽遣诸不经事少年,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三妹不经事,利刃岂可付儿戏。”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bù jīng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不经意[ bù jīng yì ]
不注意;不留神:稍~,就会出错。
不经之说[ bù jīng zhī shuō ]
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不经之谈[ bù jīng zhī tán ]
晋羊祜《戒子书》:“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指荒唐、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
不精[ bù jīng ]
1.不真诚;不专一。2.不精深;不精密。
不精细[ bù jīng xì ]
不精明。
不景气[ bù jǐng qì ]
不繁荣;不兴旺。常用来形容社会上生产停滞、商业萎缩、市面萧条等现象。
不浄[ bù jìng ]
1.不干净,肮脏。2.指心有秽杂之念。3.佛教语。指贪欲之类不清净的行为。
不胫而走[ bù jìng ér zǒu ]
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通“胫”)而自至者,以人好(hào)之也。”现多用以形容作品、消息等迅速传开。胫:小腿。
不竞[ bù jìng ]
1.不争逐。《管子·大匡》:“﹝ 桓公 ﹞谓 管仲 曰:‘吾士既练,吾兵既多,寡人欲服 鲁。’管仲 喟然叹曰:‘齐国 危矣!君不竞于德而竞于兵。’”清 周亮工《书影》卷二:“扬子云 括澹寡营,不竞时名。”2.不强;不振。《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 必无功。”《金史·哀宗纪赞》:“金 人不竞,遂失故物。”吴汝纶《答严幼陵》:“执事之译此书,盖伤吾土之不竞,惧 炎、黄 数千年之种族,将遂无以自存。”3.谓竞争失利,犹言不胜。《辽史·伶官传·罗衣轻》:“上尝与太弟 重元 狎昵……又因双陆,赌以居民城邑。帝屡不竞,前后已偿数城。”
不竞不絿[ bù jìng bù qiú ]
不争逐,不急躁。
不敬[ bù jìng ]
1.怠慢;无礼。2.汉代罪名之一。
不静[ bù jìng ]
1.不安。2.不靖。指作乱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