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志分[ zhì fēn ]
志向和才分。
志概[ zhì gài ]
节操。亦作“志概”。
志干[ zhì gàn ]
器识才具。
志高气扬[ zhì gāo qì yáng ]
指志气高昂而自得。出自:《史记·苏1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志格[ zhì gé ]
志向操守。
志公[ zhì gōng ]
尊称 南朝 梁 高僧 宝誌(一作“保誌”)。
志功[ zhì gōng ]
指动机与效果。
志古[ zhì gǔ ]
谓笃信古道。语本《孔子家语·五仪》:“生今之世,志古之道。”清 蒋涟《<于忠肃公集>序》:“余读公之文,而益知公之所以致此者,固由天挺奇姿,而亦由於积学志古,有所慕效而成。”
志怪[ zhì guài ]
1.记述怪异之事。古典小说的一类。盛于魏晋、南北朝。2.记载怪异之事。
志广才疏[ zhì guǎng cái shū ]
犹志大才疏。
志好[ zhì hǎo ]
志趣好尚。《诗·大雅·既醉》“朋友攸摄”汉 郑玄 笺:“朋友,谓羣臣同志好者也。”晋 葛洪《抱朴子·地真》:“浅近庸人,虽有志好,不能克终矣。”宋 黄休复《茅亭客话·程先生》:“先生尤嗜酒,復喜藏书……虽年齿已暮,而志好益坚。自游简编,未少暂息。”
志画[ zhì huà ]
犹谋略。
志晦[ zhì huì ]
犹隐晦。
志惠[ zhì huì ]
以诗文对惠赠物品表示感谢。
志计[ zhì jì ]
心计;谋划。
志记[ zhì jì ]
指史书中的志和记。
志骄气盈[ zhì jiāo qì yíng ]
犹志骄意满。
志骄意满[ zhì jiāo yì mǎn ]
形容得意骄傲。
志节[ zhì jié ]
志向节操。
志介[ zhì jiè ]
志气与节操。
志局[ zhì jú ]
志气器量。
志圹[ zhì kuàng ]
谓作墓志铭。志铭埋于圹中,故称。
志况[ zhì kuàng ]
犹志趣。
志力[ zhì lì ]
心智才力。晋 葛洪《抱朴子·勤求》:“察其聪明之所逮,及志力之所能辨,各有所授。”《北齐书·王怀传》:“怀 以武艺勋诚为 高祖 所知,志力未申,论者惜其不遂。”宋 叶适《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江 南岸兵胆气自生,志力得展。”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却老要诀》:“孟詵 年虽晚暮,志力如壮。”
志量[ zhì liàng ]
志向和抱负。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夫人 张氏,有女孩儿小字 千金,年方一十八岁,尤善女工,深通文墨,志量过人。”《红楼梦》第二一回:“﹝ 寳釵 ﹞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京剧《将相和》第六场:“臣不学那 苏秦 游说三邦,好男儿有志量报国为上。”
志虑[ zhì lǜ ]
1.精神;思想。2.指志愿。
志略[ zhì lüè ]
1.犹抱负。《东观汉记·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梁书·张惠绍传》:“张惠绍 志略开济,干用贞果。”清 方东树《<刘悌堂诗集>序》:“﹝ 楚 地﹞自古以来,多产贤豪英杰异士,若 老 庄 之道德,屈 宋 之词宗,搜奇抉怪,軼乎《诗》《书》,不独志略武毅之儔也。”2.指才略。《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通 性刚而寡谋,言多迕物,人谓 韩瞠眼。其子颇有志略,见帝得人望,劝 通 早为之所,通 不听,卒及於难。”
志满气得[ zhì mǎn qì dé ]
犹志得意满。
志满气骄[ zhì mǎn qì jiāo ]
形容得意骄傲。同“志骄意满”。
志名[ zhì míng ]
根据事物特征而命之名。
志铭[ zhì míng ]
即墓志铭。
志念[ zhì niàn ]
心意;思想。
志鸟[ zhì niǎo ]
精卫鸟的别名。
志气[ zhì qì ]
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有~。~昂扬。
志情[ zhì qíng ]
心情。
志趋[ zhì qū ]
1.小步行走。2.犹志趣。
志趣[ zhì qù ]
行动或意志的趋向;志向和兴趣:~相投。
志人[ zhì rén ]
指守志隐逸之士。晋 葛洪《抱朴子·逸民》:“凡所谓志人者,不必在乎禄位,不必须乎勛伐也。”唐 于鹄《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诗:“志人爱幽深,一住五十年。”
志认[ zhì rèn ]
识认。
志尚[ zhì shàng ]
志向;理想。
志石[ zhì shí ]
即墓志。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碑。
志识[ zhì shí ]
思想意识;见解。
志矢[ zhì shǐ ]
练习用的箭,无镞。
志士[ zhì shì ]
有坚定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仁人。革命~。爱国~。
志事[ zhì shì ]
抱负。唐 王勃《守岁序》:“悲夫年华将晚,志事寥落。”清 曾国藩《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屡建大勋,朝野叹仰,以为名将,而不知其生平志事,裕於学者久矣。”
志书[ zhì shū ]
1.记事之书。后指记载地方的疆域沿革、典章、山川古迹、人物、物产、风俗等的书。志,通“识”。2.指正史中记载典章制度的篇章。
志思[ zhì sī ]
情志,怀抱。
志同道合[ zhì tóng dào hé ]
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会,志同道合,其称许之固宜。”
志图[ zhì tú ]
志向抱负。唐 刘长卿《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诗:“满腹万餘卷,息机三十年。志图良已久,鬢髮空苍然。”
诤戒[ zhèng jiè ]
告诫。